索 引 号: 001008009001/2022-65678
文  号: 主题分类: 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工作/计划生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区卫生健康局 成文日期: 2022-10-28
政策原文: 查看政策原文
《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定海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2022年9月29日,我区出台《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舟山市定海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方案》(定政办发〔2022〕42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对《实施意见》内容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自2008年起执行后,历经生育政策和有关文件的调整,2011年国家将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纳入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范畴,2012年、2014年、2019年浙江省对计划生育特别扶助资金进行动态调整, 特别是2014年实现城乡扶助标准、伤残、死亡家庭扶助标准统筹,以男女双方是否达到相应年龄界定来发放特别扶助金标准,因此2008年制订的《舟山市定海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方案(试行)》(定政办发〔2008〕127号)已不适宜目前使用。为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政策,对现有的《舟山市定海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方案(试行)》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二、起草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浙江省人口计生委 浙江省财政厅转发国家人口计生委 财政部关于将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通知》(浙人口计生委〔2011〕72号)、《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意见》(浙卫发〔2014〕28号)、《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政策的意见》(浙卫发〔2015〕68号)、《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调整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标准的通知》(浙财社〔2019〕34号)和《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卫生计生局 市财政局<舟山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舟政办发〔2016〕13号)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三、主要内容

《方案》共分八部分。

第一部分是扶助的对象和基本条件。将我区户籍的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以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作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的对象;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要满足“夫妻均为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方年满49周岁;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伤、病残被依法评定为三级以上残疾。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需鉴定为三级以上等条件。”

第二部分是扶助对象的确认程序。根据国家、省、市文件规定,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资格确认程序分为个人申报、村级评议、镇(街)初审、区级审批并公示、省市备案等五个步骤。

第三部分是扶助资金的发放标准。计划生育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资金发放标准根据省市文件进行动态调整和执行,扶助金发放至当事人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特别扶助资金发放标准根据省市文件进行动态调整和执行,扶助金发放至当事人亡故为止。对于符合条件而以前未享受的,按照提出申请当年为起点发放。在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时,特别扶助金不计入其家庭收入;取得特别扶助金的“五保户”,不影响其原有待遇。

第四部分是扶助资金的发放方式。严格执行政策要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原则上由现有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的代理发放机构委托发放。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按月计算,一年发放一次。

第五部分是特别扶助资金的经费来源。区特别扶助资金除省补助外,由区财政负担。省级扶助资金的分配原则和监督管理参照省有关文件执行。

第六部分是做好制度衔接。特别扶助制度与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相交叉扶助对象,其扶助金发放标准就高不就低,即只执行特别扶助制度不执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第七部分是相关部门职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对扶助对象确认、资金配套、资金发放、制度运行等各个环节的落实与督促。

第八部分是监督检查。将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纳入卫生健康工作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检查监督和定期评估制度,完善村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对特别扶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对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造成社会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对发现有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扶助资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解读机关及联系方式

由舟山市定海区卫生健康局进行解读。舟山市定海区卫生健康局联系科室:人口监测和家庭发展科,联系电话:0580-2611060。

五、实施时间

本实施方案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