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育人细节,共探成长之路 ——记舟山小学“润心慧语”教师微论坛第二期活动 |
|||
发布日期:2025-04-30 10:27:14 信息来源:区教育局 | |||
为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级管理经验交流,4月23日,我校开展了以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为主题的教师微论坛活动。三位班主任围绕班级管理中的细节处理、特殊学生教育等话题分享了实践经验与育人思考。 闻燕老师以“1+2+2”模式管理六(3)班,以“自律小海狮”为核心目标,将行为规范细化为每周训练点,如课堂专注、路队整齐等,通过浸濡书香等多本簿册记录学生表现,形成自律+监督双轨机制。针对难规范行为,采用得寸进尺训练法阶梯式强化,如将专用教室路队规范分四步推进。通过民主班规、全员岗位设置、合作台展示小组风采等举措,提升集体凝聚力。班级从落后逐步逆袭,斩获多项荣誉,彰显细节管理的显著成效。 曹珍燕老师分享重组家庭学生小A的转化故事。小A因家庭关爱失衡,表现出强势、报复心强等行为。曹老师以秋游家访为契机,说服家长支持其参与活动,重建亲子信任。日常通过作业本暖心评语、每日谈心等细节传递关怀,并借大队委竞选失利引导其面对挫折,组织全班为其庆生营造集体温暖。在持续关爱下,小A逐渐开朗自信,毕业时赠送音乐盒致谢,见证了从缺爱到被治愈的成长蜕变。 张文丽老师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支点,撬动特殊学生小B的成长困境。针对其安全感崩塌,她以“信任洗脑术”每日强化“老师是朋友”的认知,用“贴身小帮手”角色(发作业、整理教具)赋予价值感;针对其社交障碍,通过“批评隐身术”(走廊私聊过错、全班表扬进步)保护自尊,以“夸夸条”活动引导同学发现其闪光点,逐步培育归属感。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作用下,小B从“攻击型”孤独者逐渐学会信任与联结,展现特殊教育中需求响应的重要性。 此次微论坛不仅是经验的传递,更是教育初心的共鸣:当我们愿意蹲下来,从细节中读懂学生的“问题”背后的“需求”,就能在平凡的班级管理中,书写不平凡的育人篇章。(舟山小学) |
|||
|
|||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