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校地合作”党建联建签约授牌仪式在小沙街道三毛文化村举行。这标志着小沙街道与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以组织联建为纽带,共同搭建起校地协同育人与艺术赋能乡村的优质平台,为三毛文化村迭代升级注入专业院校的学科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
在小沙街道共富工坊服务中心乡村共富学堂,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等一行人与小沙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就实践教学、志愿服务、就业实习等各项合作与孵化工作进行交流,详细了解小沙街道乡村振兴基本情况及三毛文化村建设情况、小沙街道庙桥村基本情况等,并参与和见证了党建联建协议、“艺术联村”党建联建协议签订、授牌的全过程。
街道与学院双方将整合“三毛文化”IP、东海百里文廊、共富工坊等实践场景资源与“文学创作”“影视研创”等学科人才优势,聚焦乡村振兴、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行走的党课”、田野调查、剧本创作、影视采风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同时,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工戏文支部将立足小沙街道庙桥村实际需求,与村委员会围绕文化挖掘、艺术创作、活动策划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绘制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我们学院与庙桥村有许多可以共建的地方,比如我们有编剧专业,根据当地的文化资源创作舞台剧、短剧的剧本等。”在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工戏文党支部书记、教授俞洁看来,近年来,小沙街道及庙桥村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这给学生来此拍摄乡村振兴成果的短视频提供了丰富素材,是一片难得的实践“沃土”。他们将带领研究生和本科生来此采风,进行艺术创作,展示学生的才华和庙桥村乡村振兴的新面貌。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还在小沙街道设立了志愿服务基地、乡村创作基地和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把乡村全面振兴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活动,探索“高校+乡村”的双轮驱动育人模式,持续提升育人成效,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我们非常期待高校的笔墨光影,能够为小沙注入持久的生命力,让艺术成为乡村振兴真正的催化剂。”小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彦霏说,三毛文化村如何推陈出新一直是街道思考的课题,依托此次校地党建联建,希望能借助高校人才的力量,为民宿IP运营、乡村导览词设计等注入智慧和力量。
信息来源:新媒体部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