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盐仓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
信息来源:盐仓街道 | |||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盐仓街道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大局,为盐仓争当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定海的排头兵,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聚焦党建引领,有力筑牢法治工作基石 一是完善法治工作机制。强化党工委在街道法治建设工作中的领导定位,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为副组长、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街道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专题集中讨论听取法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适时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的阶段任务。联合驻地部队、派出所、新居民、辖区群众,不断深化“军警民”联合法治建设品牌内涵,致力形成社会法治联动新格局。 二是优化基层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政务、村务公开,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明确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拓展信息公开渠道,设立公开栏,使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建立违法行政行为投诉举报登记制度,在街道、村(社区)设立举报箱,公布热线电话,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对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处理反馈。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涉及街道的行政诉讼案件,街道相关负责人依法出庭参加诉讼,有力促进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提升。 三是提升干部法治素养。加强领导干部学法,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周三夜学、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对班子领导进行普法教育,使他们成为依法行政的带头人;加强普通干部学法,通过网络学堂、现场法治讲座、法律知识考试等方式开展培训,提升机关干部的法律知识水平;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目前街道16名应该持有执法证的公务员中,已全部取得执法证。 二、聚焦依法行政,全面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一是规范政府决策机制。规范合法性审查工作,明确责任人,建立工作制度,对街道的决策、文件、合同等进行合法性审查,为依法行政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邀请第三方在出台政策、新上项目之前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综合考量各方利益,出具风险评估意见书。开展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法治论证和法律风险评估机制,通过网络及时公开决策事项。今年以来,对街道103个合同进行了合法性审查,提出法律意见建议59个,全部录入到舟山市行政机关合同一体化管理平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6项,对1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了目录化管理。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发挥人大、政协、司法部门的监督作用,听取他们对依法行政、便民服务等工作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推进完善行政体系。积极发挥市立法基层联系点的作用,多次通过公告、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向辖区群众广泛征求即将出台的法律法规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全市立法的科学性。配齐街道、村(社区)法律顾问,及时为街道、村(社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诉讼、合同法律审查等服务,每年对法律顾问进行考核,有效推进辖区法治化进程。 三是强化执法服务职能。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通过监管一件事平台,进行集中整治,切实减少了重复、多头执法等现象。实行“首错免罚”制度,推行人性化举措等柔性执法方式,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纠正违法行为。落实不良信息主体信用修复工作,根据“谁处罚、谁修复”“谁认定、谁修复”的原则,通过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核查、零次跑修复,主动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推动市场主体健康稳定发展。今年以来,开展联合执法30余次,办理首错免罚案件20起。 三、聚焦依法保障,扩大辐射便民惠企红利 一是保障重点工作推进。依法对云顶仙乡、黄泥岙等重点工程,开展土地征收、土地流转、环境整治等行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支持匈牙利广场、西部商业中心、宝龙广场夜市活动,定点定人对夜市进行规范化管理,杜绝噪音扰民、交通堵塞、污染环境等问题,守住人间“烟火气”。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紧扣“十个一、七个问题整改、八个进一步”等工作要求,累计检查企业(场所)3089家次,排查出问题隐患2038项,整改2038项,整改率100%,(其中重大隐患4条,精准执法16起,一案双罚5起,停产停业5家);安全生产行政处罚16起共计18.3万元,消防行政处罚39起共计罚款1550元。 二是开展法助共富活动。以“八五”普法工作为契机,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和反诈骗知识等,现场解答企业面临的法律问题。加大企业矛盾纠纷调处力度,特别是针对涉及伤亡的矛盾纠纷,组织有经验的调解员尽快化解。加大欠薪讨薪法律维权,帮助引导务工者通过合法途径反应诉求,同时向企业做好普法教育,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今年以来,街道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6场,及时化解涉企纠纷36起,为农民工讨薪240余万元,提升了辖区营商环境。 三是助推自治水平提升。扎实开展“送法进渔农村”建设工作,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建立有关生产、财务、党员干部目标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深化网格普法模式,在田间、地头、院子里面深入宣传《农业法》《渔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明白人”为骨干,开展邻里纠纷、婚姻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等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助推基层民主自治水平明显进步。 四是助力新居民安居乐业。根据外来人口多于本地居民的实际情况,组织盐仓司法所、街道成校等8个部门开设了“新居民法治夜校”,通过讲课、解答法律问题等形式,向新居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培育新居民中的“法律明白人”。针对新居民纠纷多发的实际问题,设立了“乡音调解工作室”,该调解工作室汇聚了5名来自不同省份的调解员,用方言土话建立信任、消除顾虑,拉近调解员与当事人的距离,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探索出“老乡圈”处理“老乡事”的好路子。今年以来,盐仓街道共开展“新居民法治夜校”12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余份,受教育人群2000余人,培育新居民法律明白人10人,乡音调解工作室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6起,其中重大矛盾纠纷3起,促进新居民在辖区遵纪守法。 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开展“四下基层进万家”活动。盐仓街道围绕“微治理”整体工作规划,在街道全面开展了“进万家门、知万家事、解万家忧、办万家事” 的“四下基层进万家”活动。盐仓的机关干部每季度对结对群众开展走访,听民声,解民忧,促进干群关系和谐发展。 二是深入开展新居民特色法律服务工作。深化“新居民法治夜校”工作,根据各个社区、村的特点,丰富普法形式,提升新居民的法律素养,促进“法治盐仓”建设。扎实推进乡音调解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物色新的调解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乡音调解员的法律水平。 三是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继续落实行政诉讼行政机关负责人应诉制度,力争行政诉讼行政机关负责人应诉率100%,开展重大事项目录化管理和风险评估工作,对规范性文件和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查,并及时录入到乡镇合法性审查平台中。 盐仓街道办事处 2024年12月26日 |
|||
|
|||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