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02002637216C/2025-79096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2025-03-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定海区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信息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定海区农业农村局以“兴产业、优环境、促共富”为目标,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高水平建设和美乡村,高效率推动农村改革,持续健全完善定海区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有效推进农业农村共同富裕。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5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20元,同比分别增长5.4%及5.9%。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聚焦稳产保供,推动渔农产业高质量发展。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52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01万亩,蔬菜播种面积4.2万亩;完成2024年粮功区储备区1237.04亩上图入库,整治抛荒耕地2021.08亩;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计划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617亩,其中第一批2692亩已基本建成,第二批873亩于8月全面开工、完成进度70%,第三批1052亩于10月初全部开工、完成进度50%,计划年底前全面完成。稳定生猪产能,目前有存栏能繁母猪3041头。推动生产模式转型变革,完成“肥药两制”改革试点项目,建成2个区域性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设置村集置点81个,实现本岛秸秆收储体系全覆盖。推进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完成1家数字渔场建设。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全其美鲜桃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完成进度为95%;市级农业双强项目定海区岑港街道册子农事服务中心已基本完成并投用。开展农特产品提质工程,推进果园土壤肥力提升行动,施用有机肥面积18925亩,共施用有机肥1500多吨。深化渔业全产业链建设,1-10月全区实现渔业总产量20.04万吨,同比增长6.02%,远洋捕捞产量19.22万吨,同比增加7.11%。完成舟山恒汇水产品加工与冷藏保鲜设备建设15套,中水金枪鱼完成投资5258万元。

(二)聚焦和美乡村,擦亮农渔村环境干净底色。

狠抓农渔村人居环境整治,整治提升“二星级”以上村55个(已完成45个),启动农渔村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建设20个,已建成14个,推进农房、管线、村道三大行动,被列入首批浙江省和美乡村“三大行动”试点县。深化“暖岙”共富工程,布局提升觅林古树园、神话之鸟马目生态村、云顶仙乡等文廊精品点位,培育共富细胞,建成共富集市8个,招引共富新业态,推动文廊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加快打造百里海乡画廊,积极推进南部诸岛海上同舟共富带、古韵特色精品路及3个和美乡村示范村(未来乡村)建设,司前村、南岙村及紫薇村已基本完成未来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城乡提升工程,按计划推进8个重大项目,计划投资8.8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2.5亿元,投资完成率141%。

(三)聚焦农村改革,助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前三季度,全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2亿元,增长2.7%,经营性收入8828.7万元,增长6%,其中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43个,占比54.3%。指导各镇(街)制定完成“一村一策”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完成项目验收3个。有序推进宅基地管理与改革,截至10月底,累计审批农村宅基地876宗,面积149.5亩,新增盘活闲置农房134宗,盘活面积14757.31平方米,促进农户增收42.32万元,村集体增收144.35万元。稳慎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完成小沙街道2148户二轮承包农户的摸底调查;新增流转土地2320.3亩,完成年度任务的92.8%;完成1030.7亩岑港街道东海农场农业标准地创建。持续推进各类帮扶工作,设置公益性岗位,今年共吸引129人就近就业。实施“新农人”培育行动,培育乡村“十路人才”2000人,其中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01人,获评省乡村工匠名师3名;制定《定海区“十路人才”进文廊行动计划》,举办“十路人才”进文廊创新创业创富大赛。

(四)聚焦安全生产,织密渔业安全监管网络。

强化渔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制定区级渔船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共排查渔船隐患427处,已全部完成整改。加强渔业执法检查,共开展检查474次,检查渔港码头942座次,渔船536艘次,发现安全隐患356起,已全部完成整改。严管外省籍渔船,共检查外省籍渔船35艘,发现安全隐患23起,已全部完成整改。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联合海警、公安、海事等部门,开展夜航执法、交叉执法、拉网式巡查,共查扣三无渔船80艘,已完成拆解79艘,剩余1艘已上排。

二、存在的问题

(一)和美乡村辐射带动效应不足。依托东海百里文廊建设,沿线部分乡镇初步实现了村美、业兴、民富,但和美乡村后续监管乏力,推陈出新、串点连线、整体带动的效应不够明显,乡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思路还有待加强,农村经营管理能力较弱,“美丽经济”成效还不够明显。

(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定海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小且散,龙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示范带动作用偏弱,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实力不强,且运行机制有待规范,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涉渔“三无”船舶打击任重道远。近年来,涉渔“三无”船舶已发展为用大马力高航速的玻璃钢船艇跨海域从事专业非法捕捞作业,外市、外省人员逐步增多,船舶流动性更大、机动性更强、速度更快,作业时间及停泊码头不固定,通常以夜进夜出为主,多数执法船的航速都不及违法船,导致执法打击难度加大。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抓产业,求创新,在农渔产业提能升级上求突破。

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健全耕地抛荒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850亩;严格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相关政策,提升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投入7.8万元开展粮食救灾种子储备。全力推进农特产品提质工程,以果园地力提升行动为依托,做好果园土壤肥力提升示范园建设,布置田间试验点3个,探索实施晚稻杨梅全产业链建设。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确保完成省级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和市级农事服务中心各1个及以上。深化渔业全产业链建设,持续推进项目招引,深入实施2025年海洋强省重大项目,大力拓展远洋渔业,加快推进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建立县区级海洋经济统计及监测体系,做深远洋渔业小镇产业链向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领域延伸。

(二)抓特色,优环境,在推动农村和美宜居上求突破。

持续优化农渔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实农渔村环境全域整治常态化巡查机制,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集置点、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等建设。持续深化东海百里文廊建设,继续挖掘有特色、有发展基础、有市场潜力的节点项目,围绕休闲农旅、精品民宿、绿色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开展文廊招商引资工作,试运行古城文廊共富摊位,鼓励引导文廊沿线村民参与农家乐、餐饮、商店超市等共富业态打造。持续创建“百里海乡画廊”品牌,2025年争取建成一条海上“同舟共富示范带”或陆上“乡村特色精品路”,全力推进第五批未来乡村申报工作,并于年底前建成3个省级未来乡村,谋划打造定海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三)抓改革,推试点,在夯实乡村共富基础上求突破。

深化农村集体经济集成改革,推进强村公司实质化运营,推广“飞地”抱团等优秀经验做法;持续引入职业经理人,加大对农村职业经理人的指导考核力度,扩大乡村经营效益。深化二轮承包土地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指导小沙街道结合排摸基础资料,研究制定4个村的延包方案,推动承包合同签订工作基本完成。深化组织法应用与村社换届工作有机衔接,深入贯彻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开展基层农经队伍培训指导,持续推动组织法相关规定落实到位;配合做好村社换届工作,进一步加固基层战斗堡垒,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四)抓监管,促安全,在保障渔业安全生产上求突破。

持续推进国内捕捞“减船转产”,开展“病老”渔船淘汰专项整治行动,2025年计划“减船转产”10艘。持续更新船用智控设备,计划2025年伏休期间,完成全区所有125艘渔船第三代北斗终端更新工作。落实深化督导检查,拧紧镇街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基层渔管组织协管责任和船东船长主体责任四大责任链条,确保“最后一海里”责任传导无疏漏。强化渔业执法行动,重点开展涉渔“三无”船舶及小飞艇打击,加强渔港、渔船集中停泊点管控,保持对“三无”船舶零容忍的高压态势。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