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传染病预警 |
|||
发布日期:2025-02-06 12:12:29 信息来源:区卫生健康局 | |||
2月份冬春交替,乍暖还寒,恰逢新春佳节,走亲访友、旅游出行等聚集性活动增多,人口流动大,相应增加了传染病传播扩散的风险。区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居民应当重点注意预防流行性感冒、水痘、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等感染性腹泻。若有外出旅行,应当提前了解当地传染病(疟疾、登革热等)流行情况并做好相应防护措施。 一、疾病关注 本月应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水痘、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等感染性腹泻以及疟疾、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 二、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水痘、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支原体肺炎等 (一)主要表现: 1、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起病急、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 2、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疹,由头部躯干向四肢蔓延,疹状从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疱疹周边有红晕伴有瘙痒。其次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性症状,出现较早,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成人患水痘时可能出现高热。 3、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是由腺病毒侵袭呼吸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40℃),鼻塞、干咳、咽喉发痒、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部分严重的患者累及肺部引起呼吸困难等。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传播。 4、支原体肺炎:主要由肺炎支原体侵袭呼吸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变现为发热、咳嗽,伴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部分患者症状较轻。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发热预示病情加重,咳嗽较为剧烈,持续时间较长。主要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 (二)易感人群: 1、流行性感冒:人群普遍易感,孕妇、有慢性病等基础性疾病者、肥胖者、年龄小于5岁或大于65岁者容易发展成为重症患者。 2、水痘:儿童、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及未完成水痘疫苗接种者易感染水痘,感染后一般获得终身免疫。 3、呼吸道腺病毒感染:以低年龄段(5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及部分免疫功能低下者为主要易感者,学校、幼托机构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 4、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其他免疫功能低下者也可发病。 (三)防控措施: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良好心态,养成健康卫生习惯。常通风、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及窗口工作者按需及时接种流感疫苗。主流三价、四价流感疫苗均涵盖常见流感病毒亚型;接种水痘疫苗能有效预防水痘。 三、肠道传染病 主要为因肠道病毒(诺如病毒为主、轮状病毒、札如病毒等)感染起的病毒感染性腹泻 (一)主要表现: 1、病毒性感染性腹泻是由肠道病毒(以诺如病毒为主)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特点潜伏期较短(12-48小时),发病快。儿童呕吐比较常见,成人多以腹泻为主,其次表现为恶心、腹痛、畏寒,偶有头痛。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二)易感人群: 1、病毒性感染性腹泻:人群多易感,以手卫生习惯不佳的低中龄儿童为主,可传染给共同生活、就餐人员。 (三)防控措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早发现,早就医。及时隔离患者,防止感染他人。搞好环境卫生,对患者的日常工具、餐具、便器等做好日常性消毒。可以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托幼机构、学校等还应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规范处置疑似患者呕吐、腹泻物,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带疑似患儿就医。 四、虫媒传染病 主要为疟疾、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 (一)主要表现: 1、登革热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大于38℃)、骨关节肌肉痛、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局部出血等症状,轻症病人症状不典型。 2、疟疾(冷热病)主要表现为周期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及贫血脾大等,在短期内反复出现。 (二)易感人群:疟疾、登革热均为蚊媒传染病,疟疾由按蚊传播,登革热由伊蚊传播,对于前往东南亚、非洲等热带国家和地区工作或旅行的人员,在被蚊虫叮咬后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三)防控措施:外出前先了解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做好防蚊灭蚊等措施,全程做好症状监测,如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近期境内外旅居史。 |
|||
|
|||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