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名人”之名——第五届“三毛散文奖”终评侧记

发布时间:2025-01-10 09:04

【字体:

访问次数:

第五届“三毛散文奖”获奖作品于1月9日公示结束,本届“三毛散文奖”最终评选出获奖散文集和单篇散文各13部(篇)。本届“三毛散文奖”的获奖作品有哪些特色?评选的标准又有哪些?记者专访了第五届“三毛散文奖”的终评委。

于1月4日举行的第五届“三毛散文奖”终评会议,尤为重要的环节便是评议作品,本次终评会议共进行6轮投票,每轮投票前都进行了认真评议。在评选过程中,终评委委员各抒己见,在相互听取意见、慎重考虑后,才填写选票。会后,终评委接受记者采访,阐述了他们对一些获奖作品思想艺术特色的评价。

“这一届‘三毛散文奖’,无论是散文集还是单篇散文,都显示出思想内容的博大和辽阔,脱颖而出的获奖作品,每一部(篇)作品都具有非常强的可读性。”第五届“三毛散文奖”终评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陆春祥评价道。

“我印象比较深的作品比如有李敬泽的《上河记》,他写的是黄河,以他个人角度的情感和温度来写这条河,所以作品呈现的思想艺术是既宽阔又博杂又深情,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在北京市作协副主席、第十一届茅奖得主乔叶看来,还有一类书写故乡的作品让她印象特别深刻,比如王选的作品《故乡那么辽阔,为何还要远行》,还有浙江作者赖赛飞的作品《乌塘记》。

“像王鼎钧、李敬泽,他们的作品都是非常有分量的。王鼎钧是海内外知名的近百岁老作家,散文写得相当潇洒,文字特别有灵气,充满了幽默感和趣味。”《作家》杂志主编、文艺评论家宗仁发告诉记者,终评委委员在一个多月前已对入围终评作品进行了仔细审读。他说,本届“三毛散文奖”也涌现了一批非常独特的年轻作家的作品,比如王选的《故乡那么辽阔,为何还要远行》,文笔很出色。

“三毛散文奖”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华丽蜕变,已成为国内重要文学奖项。第五届“三毛散文奖”根据《“三毛散文奖”终评委评选细则(2024年修订版)》的规定,对审读、讨论和投票程序作了严格规定,评奖过程全程进行社会公示,力求“公开、公平、公正”。

“‘三毛散文奖’在评选机制上面做了严密的规范,我们有评选的章程,有详细的流程,同时通过奖项能够传递作者三毛的文学品格。”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曹启文说,“三毛散文奖”要不负“名人”之名,在弘扬优秀人文精神,塑造舟山定海的城市文化形象,打造浙江的文学品牌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毛散文奖”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激励全球华语作家、繁荣散文创作,也正是因为“三毛散文奖”数年来在选拔高水准作品上的坚持,让这个“名人”文学奖项饱受关注,也备受期待。记者了解到,本届“三毛散文奖”自去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共面向全球征得华语散文作品716部(篇),参评作品数量和宣传热度为历届之最。参评作者有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还有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华语作家。这其中,也涌现了舟山本地的获奖作家,对于培养激励本土作家、促进本地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舟山作者周苗的《海物惟错》散文集获得了散文集实力奖,这部作品以舟山小海鲜为题材。从体裁上来讲,它是一种小品文。小品文这种体裁在‘三毛散文奖’获奖作品中还是首次出现,体现了'三毛散文奖’在体裁上极大的包容性和丰富性。它对于我们舟山文学创作的启发意义,就在于舟山作家需要真正地在地书写,在研究的基础上再加入体验生活,进入一种系统化的写作。”浙江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舟山市作协专家委主任来其说。

三毛自称“小沙女”,祖籍在舟山定海。1989年4月20日,万水千山走遍的三毛,寻“根”回到故乡――定海小沙陈家,看清了心中故乡的模样。2016年起,“三毛散文奖”开办,两年一届,因为作家三毛在全球华人中的影响力,所以该奖项面向全球华语作家征集作品,并致力让这一文学奖不负“名人”之名。

“三毛是一个在社会公众当中、在广大读者当中有广泛影响、久远影响的一位著名的散文家。那同时,散文也是一个社会传播辐射度、辐射面非常广的一个题材,那么这两项结合,举办这么一个奖,对于散文创作应该说有积极的促动作用。”正如终评委主任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所说,这也正是“三毛散文奖”评选的重要目标。

与山海相拥,赴星辰之约。4月20日,让我们相聚三毛祖籍地定海,共襄文学盛会。

信息来源:新媒体部

信息来源: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