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讲,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鼎盛的时节,是“冬病夏治”的绝佳时机。近期,市中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推出了“冬病夏治”诊疗项目,已有不少市民预约和体验。
记者在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看到,前来就诊的市民不少。诊间内,医生在为市民把脉,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辩证施用。疚疗室内,不少市民采用督脉灸进行调理,范阿姨便是其中一位。“我体寒,容易感觉冷,自从3年前在这里用督脉灸调理后,有了显著改善,所以每年三伏天都要来调理。”范阿姨说。
在隔壁疚疗室内,市民张女士带着6岁的孩子在用小儿三伏贴进行调理。“孩子脾胃比较差,很容易积食,听说‘冬病夏治’也能调理脾胃,所以带孩子来试试。”张女士说。
据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郑萍红介绍,“冬病”一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冬天容易发作,或可能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鼻炎。第二类是由于冬天寒邪较盛,而寒邪主凝滞,由此引发的一些疼痛相关疾病,如关节痛等。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因时养生,针对这些“冬病”,可以运用自然界阳气来补充人体阳气,利用三伏天的热把体内寒邪祛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督脉是一个人的阳脉,因此采用督脉灸的方法对阳气提升会有较明显效果,按往常的经验看,成年人更多会选择督脉灸进行调理。儿童因为年龄偏小,采用三伏灸穴位贴和艾灸居多。”郑萍红说。
郑萍红表示,在“冬病夏治”调理期间要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
信息来源:新媒体部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