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309027344923231/2024-72581
文  号: 定教党〔2024〕8号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通知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 成文日期: 2024-03-15
中共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委员会 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关于印发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直属事业单位:

现将《中共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委员会 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贯彻落实。

中共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委员会  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

2024年3月14日


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要点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定海区教育局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决策部署,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抓党建强根基、抓均衡促普惠、抓内涵提质量、抓改革激活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全区教育事业持续保持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态势。

1.坚持举旗定向,党的全面领导显著加强。一是党建引领强而有力。层级强化党的政治核心引领作用,新成立局直属机关党委和民办幼儿园联合党支部,实现了教育系统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全面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园)长负责制”,将学校党政副职首次纳入教育局党委统一考核。强化党建品牌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和教育事业深度融合发展,年度获评省市区“双带头人”党组织书记13人次,市区示范性党组织14家次。二是主题教育高质开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领局党委班子、61个基层党组织、1370余名党员、700多名青年干部学思践悟,全系统先后开展专题研讨60余场,精推书记党课70余堂。同时结合教育系统“六大行动”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汇总基层“问题清单”问题110余个,妥善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50余个,其中“规范幼儿园非编教师解聘”问题同步入选省级“七张问题清单”并顺利销号。三是教育生态风清气正。强化清廉高地建设,逐级开展了食堂采购、师德师风、党员违规吃喝专项整治活动,年度获评省教育系统廉洁教育基地1个、省“清廉学校”示范校1家,新增市区级“清廉学校”示范校12家次。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制定了区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关于马上就办的八条具体规定〉的若干举措》,修订完善了教育局机关考勤及请销假报备制度。强化意识形态管理,全面开展了教材教辅读物排查整改工作,常态化落实了舆情监测瞭望机制。

2.深耕立德树人,全面育人改革走深走实。一是思政教育铸魂领航。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汇集红色读本、红色基地、校本课程、团课队课等资源,借力“红领巾学院”“青年大学习”等活动,融合开展思政德育。“一校一案”区域德育品牌初具雏形,定海二中、廷佐小学、城西小学(复评)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二是“五育并举”强基固本。高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开展了学生心理危机动态筛查、正脊筛查和午休躺睡工作,青少年近视率较上年度下降1.99%,在全区10所中小学开展的《海岛低陪伴青少年“3%心理成长营”的实践与研究》获浙江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同步深化学校体美劳课程改革,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达标率均高于上年,新获评劳动教育市级优秀校6所,并在2023年省中小学艺术节获集体、个人一等奖11项。推出“漫行云廊 品读文廊 共享共富”研学实践活动,新评区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5家,年度学生研学近3万人次。三是关爱网络立体覆盖。面向新市民子女,提供“同城优学”服务,放宽了转学插班仅限于户籍生的规定,同步停止民办育才学校起始年级招生并由公办校托底保障入学,新市民子女公办校接纳率提升至93.8%。面向特殊青少年儿童,设立城西幼儿园为区特殊教育核心基地,区、镇(街道)、校三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实现全覆盖。面向重点关爱学生群体,定期摸排更新名册,落实控辍保学监测机制,全面开展了学校班主任成长导师协同访,综合提升了关爱保护力度。7所学校(幼儿园)获评市级儿童友好示范学校(幼儿园)。

3.聚焦普惠均衡,区域教育品质突破提升。一是“幼有优育”普惠升级。聚力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重点突破了“非编教师工资提升”和民办园“低、小、散”难题,出台了《定海区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职工管理暂行办法》《定海区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促成了4家低端民办幼儿园转型或关停。成立了区托幼一体化研究指导中心,指导开设托班13个,向社会提供托位549个,同时创设条件满足了500余名幼儿的放学后园内托管需求。全域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双向奔赴,构建幼小科学衔接新样态》入选浙江省学前教育“金名片”培育项目。二是“学有优教”更趋均衡。精准提升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北蝉中心小学被认定为舟山市首批“小而优”示范学校。积极推进初中提质强校,薄弱农村初中与城区初中的学科质量差异率进一步降低。持续深化教育共同体建设,与宁波海曙联合开展了“跨海合作 共向未来”跨地区教共体活动,区域内共建型城乡教共体实现全覆盖。三是终身教育开放多元。顺利组建了浙江开放大学定海学院,积极开展了具有海岛辨识度、适配度的成人职业技能学历文凭“双提升”培训、“浙派工匠”技能培训以及“智慧助老”行动,全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比例达41%,镇(街道)老年学校建有率达100%,年度获评教育部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智慧助老”培训项目等共3项。

4.坚持优先推进,教育发展保障强而有力。一是教育投入持续加大。积极向上争取教育财政投入,教育经费拨款实现了“三个增长”“两个提高”。中学、小学、幼儿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平均增幅达9.53%,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1375元、1135元、1200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补助标准提高至4200元。二是资源布局持续优化。着力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编制并启动了《定海区2023-2030年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定海二中新建教学楼投入使用,舟山小学迁建工程基本建成,定海五中改扩建工程完成主体结顶,定海小学拆建工程完成施工图设计等工作,海润学校正式撤销并入双桥中心小学,东海中学、东海小学完成了风险评估等撤并前期工作。同步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水平,中小学新型教学空间建有比例达93.1%,智慧校园创成率达96.6%,定海小学入选国家级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学校。三是安全护航蹄疾步稳。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推进全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10余期,累计销号安全隐患195处。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年度开展应急演练250余场,培训460余次,培训人员18万人次,区域内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实现全覆盖。全区校园音视频复合一键报警系统安装率达100%,食堂燃气泄漏报警装置、熄火自动保护装置安装率达100%,累计创成5A级平安校园45家、智安校园25家、健康促进金牌学校9所,区教育局获评2023年度区食品安全目标责任综合评价优秀单位。

5.重视师资培养,教育人才“沃土”有力厚植。一是人才引擎激发动能。持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先后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浙师大现场招聘引进教师52名,委托杭师大定向培养教师16名,借力区人才平台招聘“双一流人才”1名,选聘银龄教师3名,区域教育队伍力量得到有力夯实。落实城乡教师交流31名,并引进浙江省“希望之光”专家团队赴金塘中学开展支援帮扶指导,有力提升了离岛学校的教学水平。二是梯次培育成效显著。加强金字塔形人才梯队建设,配套推行了高端名师班、后备名师班、“未来校长”等重点培育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效:新获评正高级教师3名,省教坛新秀1名,省师德楷模1名,1名校长入选了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荣获2023年度浙江省先进教研集体、教师培训绩效考核省级优秀。三是激励导向持续释放。深入实施舟籍学子“港湾计划”、优秀高校毕业生到舟山从教上岗补助办法,首次实施了“满20年班主任”专项奖励办法,共惠及教师230名。结合“两县”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学前教育非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指导教师进行职称申评,共计58名教师晋升为一级教师,25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通过率均为历年最高。

6.把准改革脉搏,教育创新发展奏响强音。一是双减成果持续改进。强化学生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质量,年度开展专项调研督查2次,遴选11家优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入课后服务“白名单”。强化校外培训清朗环境打造,累计出动150人,共检查校外培训机构(含托管)140余家次,实现了人员、资金、课程等平台全流程监管。二是教学改革推陈出新。全面推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区内学校均探索制定了具有课程特点和校本特色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法与策略。深入开展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由种子教师培育逐步向学校发展、学科教学融合转型,白泉初中在省级推进会中作了经验分享。启动了区域整体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行动,配套引入了省级双导师“专家”团队。年度入选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典型案例3个。三是督导改革有力推进。落实常态化月度督学,帮助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水平,定海六中、小沙成校获评省现代化学校,云廊幼儿园、山潭幼儿园获评省一级幼儿园。同步开展教育督学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有力建强督学队伍,4篇“双减”督导案例获省部级奖项,1人获省级“双减”优秀督学荣誉。

二、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是定海教育夯基蓄势、激发潜能的突破之年,是全力冲刺“两县”创建的关键之年。定海将以“两县”创建为推进主路径,进一步优化资源布局、提升教育品质、丰富育人内涵,持续提高“定好优学”建设水平,努力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定海和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改革中贡献应有担当。

(一)坚持党建把舵领航,构建更有力的党建大格局

1.加强创新理论武装。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机制,运用好专题党课、青年宣讲团、现场研学等载体,做好制度经验提炼,以主题教育实效赋能教育改革创新。制定实施新一轮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方案,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新教师“第一课”制度,促进党员干部教师常学常悟,推动教育系统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2.夯实组织体系根基。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园)长负责制”,健全基层议事决策机制、党政协调运行机制等。建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探索实施“红领英才”(红色CEO)培育工程,成立“双带头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党总支学校书记、校长分设全部调整到位。全面提升“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党的组织生活质量,同步提升“两新”党组织规范化水平。

3.彰显区域党建优势。对标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建立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交叉体检”和反馈总结机制,加强党建工作调研指导。持续推进学校党建品牌化建设,搭建基层党建比拼晾晒“擂台”,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做好党建品牌的深化和提炼工作。开展各级示范性党组织选树和“清廉学校”示范校评选,力争创建一批市级党建工作规范化示范点。

4.筑牢教育清廉高地。健全教育系统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一体推进“三不腐”,瞄准工程招标、后勤采购等重点领域,严肃处理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行为。配齐配强学校纪检委员,强化对学校(单位)中层及以上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的日常监督。抓好警示教育,广泛组织《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学习,善用“第一种形态”,对党员干部早提醒、多提醒,高频敲响思想警钟。

(二)优化顶层设计,提供更夯实的发展强动能

5.接续奋斗争先进位。聚力推进“两县”创建、“学有优教”和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改革等重点任务,主动向上对接,推动机制创新、政策实施和项目落地。力争于2024年上半年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验评,于年底前开展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验评。

6.加速优化教育布局。落实好《定海区2023-2030年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2022-2024年定海区美丽校园建设计划》,推进舟山小学迁建工程、定海五中改扩建工程完工并交付启用,推进定海小学拆建工程完成桩基施工。稳妥注销东海中学、东海小学(改设廷佐小学教学点)、小沙中学。积极推进岑港中心学校“小而优”学校创建,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7.探索推进教育智治。推进“定海教育大脑”建设(定海区教育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提高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质量。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重点扶持3-5所学校探索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新型教学空间建设,力争全区公办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率达100%,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新增1-2所。开展校园食堂提升行动,全面推进食堂数字化智慧管理平台使用,完成城西小学、定海二中等6所学校“示范食堂”建设,提升食堂规范化、痕迹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三)聚力创优攻坚,铸就更现代的教育新体系

8.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升级。聚焦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动态调整学前教育管理网络,联动开展乡镇幼儿园硬件设施更新。落实《定海区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结合第二轮规范办园行为专项督导,加大对城乡幼儿园的动态监管,促进保教质量提质创优。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保教评估指南”,充分发挥样本园示范带领作用。聚焦托幼一体化建设,以“一心四核”协作方式推进区域托幼一体化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9.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面启动区域整体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行动,建设一批“新课程教学改革示范校”。深入实施初中学校提升培优行动,综合提高学校管理、学业质量等发展水平,办好每一所初中学校。认真做好中考改革宣传解读和分配生招生工作,推动中考新政平稳落地。稳妥做好“同城优学”招生入学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新市民子女公办校就读比例保持在95%以上。

10.推进终身教育融合发展。健全完善浙江开放大学定海学院治理体系,融入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暖岙”行动等中心工作,持续抓好成人学历提升、新型渔农民素质技能提升、老年群体科学人文素养提升等“五大提升工程”,落实好“双证制”培训指标,承办好全市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力争成功创建省示范性老年大学。协同建立定海老年教育联盟、开办“定海区首期社区(村)干部学历提升班”,助力推进村(社区)老年学堂开办率达30%。

(四)深挖教育内涵,打造更科学的育人优生态

11.坚持一体化思政建设。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用“童言童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德育为先,增强正面管教和成长导师实效,深化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加强德育品牌培树,深入开展“定好少年 崇德向善”等德育主题教育。举办好“红领巾学院”思政微队课大赛,组织好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团委书记等培训班。

12.坚持全方位培养理念。在全面推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校本特色评价方案,总结推广改革成果。深化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劳育、科学教育工作,探索足球特长生试点招收工作,进一步落实课间操、远眺等快乐课间十分钟,打造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体系,推进省级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

13.坚持全身心健康引领。深入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持续推进“明眸亮睛”“正脊筛查”“午休躺睡”工程,面向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组织1次健康体检并为950余名适龄初中女生进行宫颈癌疫苗接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牵头建设集心理咨询、业务指导、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区级心理辅导中心,试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导师制工作,持续开展“3%心理成长”活动。

14.坚持多维度学生关爱。强化家庭教育指导,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专家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推出一批家庭教育优质课程,力争全区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全覆盖、示范性“数字家长学校”达50%。落实家访制度,确保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强化特殊儿童关爱,发挥三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作用,协同开展定期研判、重点指导、个案帮扶。

(五)夯实人才保障,打造更专业的培育体系链

15.加大引才引智力度。抢前抓早新教师招聘黄金期,建立与重点高校的联系合作,探索优秀毕业生招聘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完善定向委培教师、名校高学历教师以及心理健康等专职师资的补充机制。探索研究生合作培育渠道,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研究生学历(学位)。探索符合区域实际的编制配置标准,在教育编制市级统筹中争取足额配给。开展小规模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现状调研,进一步提升师资利用效益。

16.完善教师培育机制。继续打造区域“金字塔”型教师序列,加大“未来校长”、领航教师、名优班主任等培养力度,力争正高级等教师培育再出成绩。借助省市区教研员联系制度和各级教科研队伍,进一步做实岛城共学、线上共研、名师送教等活动。同步扩大骨干教师培育池,加大年轻干部后备梯队选育力度,进一步强化能者上、庸者下的正确用人导向。

17.突出严管厚爱导向。落实舟籍学子“港湾计划”、优秀高校毕业生从教上岗补助等人才政策,激励教师安心热心从教。大力做好第40个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加大氛围营造和典型培树力度。落实惠师关爱礼包,实质性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健全师德师风入职查询、日常教育、违规查处、结果应用等闭环管理体系,严查教师有偿补课、变向体罚等师德失范行为,强化典型案例通报。

(六)强化综合保障,营造更稳定的教育大环境

18.深化教育督导工作。完善督政、督学和教育评估监测“三位一体”机制,做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等省级监测,落实“双减”、规范办园等常态督、综合督和专项督工作,督促攻坚教育重点难点,争取新创1-2所省现代化学校。

19.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和涉校涉生重大问题预警应对机制,坚持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不放松,实现校园安全风险动态“清零”。重点开展好校园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做到排查全覆盖、整治全闭环,确保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强化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小学1500元/生·年、初中1700元/生·年,推动落实学前教育资助生免伙食费政策。

20.审慎做好舆情和宣传。守牢校园意识形态阵地,常态化开展各类课程、教材、论坛、活动监管治理。强化政务新媒体服务能力,通过新闻发布会、新闻采访团等形式,用鲜活的语言讲好教育改革发展业绩与惠民政策,营造有利的教育舆论环境。切实做好重大偶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增强风险意识,提升舆情引导处置效率。

此外,继续做好教育考试、教育工会、关心离退休干部、统一战线、内部审计以及保密等工作。

中共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委员会

2024年3月14日印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