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你们,今年我的杨梅产量提高了15%。”“今年和去年一样来得这么及时,来年肯定又是一个好收成。”“政府的暖心助农举措‘暖’到了我们心里。”……
11月30日上午,围绕“有你定好”党建统领体系,全区49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约1500名党员干部来到盐仓、小沙、岑港、白泉、干览等东海百里文廊沿线5个镇(街道)和金塘镇志愿参加“万亩果园土壤肥力提升、千名干部志愿下田劳动”行动,为果农们送去暖心服务的同时,也受到了农户的一致好评。
当天上午9时30分许,白泉镇河东村的小支有机杨梅基地内,随处可见由区委办、区府办、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的志愿者们,搬运肥料、挥锄开沟、播撒肥料……所有程序,一气呵成。“经过去年的行动,听农户说这片区域的产量一年比一年好,更有干劲了。”来自区府办的志愿者王驰捷随意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拿起脚边的肥料,来到另一处沟壑,均匀撒肥料。
记者了解到,小支有机杨梅基地是舟山晚稻杨梅主要种植区域之一,种植有3500余株杨梅树,村内约有200户村民种植了舟山晚稻杨梅。“在我看来小支的基地就是一座‘金山’,今年生长非常好,目之所及一片翠绿,没有黄化的。”来自区农业农村局的志愿者邱立军是正高级农艺师,现场他穿梭于各处,以其专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为志愿者们做着指导,也为农户答疑解惑。他告诉记者,去年开展果园土壤肥力提升三年行动,这里就是一个重要的示范区域,在施用有机肥的同时,也投入了果蝇防治等绿色生态技术,效果已初步显现。
“的确是,去年志愿者来施过肥后,我家杨梅树的叶子嫩了厚了,杨梅的品质也好了,去年我们把杨梅拿去比赛,还得了第二名。”看着志愿者在自家杨梅林里忙活,现年71岁的农户孙最飞不仅帮忙搬运有机肥料,还不时向众人表达谢意。此次万亩果园土壤肥力提升活动,不仅解决了孙最飞的难题,也让她对来年的杨梅产量和品质充满了期待。
在白泉镇潮面村峰必山杨梅种植园,来自区人大办、区公安分局的志愿者同样干得热火朝天。“很幸运,刚入职就能参加这样的活动,收获满满。”来自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志愿者张倩虽是首次参与,但动作毫不生疏,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户科学种植,她提前学习了杨梅树肥力提升的教学视频。
忙碌的劳动现场也感染了白泉镇潮面村村民张名社,其间,他主动加入到劳动队伍中,帮忙搬运化肥、整理工具。“去年经过志愿者的帮助,今年的杨梅树叶子不仅光滑水嫩,产量也上去了,去年杨梅收获季,我们潮面村每家每户平均分了3万多元,大家都很开心!”在张名社看来,有了政府的关心和志愿者的帮扶,他们种植的信心更足了。
“辛苦大家了,快尝尝,这可有你们的劳动汗水呢。”在白泉镇皋泄村香柚种植林内,农户袁瑞忠拿着今年成熟的香柚,来到区财政局志愿者们面前,感谢大家的付出。袁瑞忠在皋泄村种植了200余株柚子树,由于自己年事已高,一个人无法管理好成片的柚子林,去年得益于志愿者们的帮助,柚子树的产量不仅提高了,质量也上去了。“听到农户说香柚今年有了大丰收,太有成就感了。”来自区财政局的志愿者胡峰挥着手里的锄头,干劲十足。
与此同时,由区统计局、区住建局组成的志愿者们则来到白泉镇皋泄村另一片香柚种植林内,三五结对围着香柚树,沿着树冠投影的边缘开始松土、开沟,并将有机肥料或复合肥料均匀撒入沟内。
“老卢,我们今年又来了。”“你们今年和去年一样来得这么及时,来年我这肯定又是一个好收成。”上午9时10分,由区政协办、区司法局的志愿者刚到东海百里文廊岑港段桥头村,就与村民卢信代熟络地聊了起来。大伙熟练地围着卢师傅的4亩地20余棵晚稻杨梅树松土、开沟,将肥料均匀撒入沟内,干劲十足。“去年因为拿锄头姿势不标准,挖的沟浅,还被同事调侃,回去就好好学习了一番。”来自区政协委员服务中心的志愿者顾超益坦言,政协工作和三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下田劳动让他对农户的需求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以后工作开展大有裨益。
“对对对,这棵树比较大,沟是要挖深些,这样范围大了。”在干览镇青龙村杨梅种植区,来自区商务局的志愿者们正和农户邵央业探讨着施肥的要领,看着大家熟练的动作,邵央业感慨万千。现年65岁的邵央业,种植有40余年的杨梅林,但随着年龄增大,他的体力和精力逐渐跟不上,无奈之下,只能看着部分果园逐步荒废,“幸好有这么多志愿者来帮忙,收成越来越好,明年你们还要来,我请你们吃杨梅。”
对劳作场地熟门熟路的还有来自区委统战部、区经信局、定海工业园区的志愿者,在东海百里文廊小沙段大沙村杨梅林里,众人穿梭在杨梅丛中,挖沟、施肥、培土,现场一片繁忙景象。“看到今年杨梅的情况,感觉去年的付出还是有成效的,希望今年通过我们的帮助,明年六月份的杨梅,能比今年更好、更香甜!大伙一起加油!”来自区经信局的志愿者邵明军弯着身躯,埋头锄地挖沟,显然去年的经验已经让他的动作更为麻利娴熟。其间,他还不忘吆喝大家一起加油干。
“没想到今年他们还会来,太感谢了,去年有了他们帮忙后,杨梅叶子都亮起来了。”志愿者的再次到来,让原本想施肥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果农沈贤杰感受到了温暖。沈贤杰种植杨梅已有10余年,有50余亩地,因杨梅树大多分布在山间,肥料运输不便,平日里仅靠两三个人艰难打理。如今志愿者的援手,让他对未来杨梅的丰收满怀憧憬。
区纪委区监委、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组织的志愿者来到盐仓街道叉河村,搬肥、开沟、施肥、覆土等农事,信手拈来。“这里已经被我们包圆了,看着这些果树越长越好,太满足了。”来自区纪委区监委宣传教育室的志愿者孔露燕顺手脱掉穿在身上的厚外套,拿起放在一边的锄头,将拨在一边的泥土重新覆盖至原先的位置上。其间,志愿者还和农户交流着农事经验,分享着彼此的故事。
“他们施肥很到位,动作也利索!”看着来自区属各单位、金塘镇机关、妇联组织的130余名志愿者在金塘镇山潭村树弄李子苑地里忙活,农户张洪波的脸上溢满了感激的笑容。金塘李子园地处高坡,地势起伏较大,这对上了年纪的农户来说,运送肥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任务。今年,得益于志愿者的倾力相助,金塘李子苑内的600余亩土地皆得到了细致照料。“自去年万亩果园土壤肥力提升活动启动以来,我可是亲眼见证了果树越长越好,果实也是越来越甜。”张洪波说,“政府的暖心助农举措‘暖’到了我们心里。”
信息来源:新媒体部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