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焕发“年轻态”——“文廊乡见”系列报道四

发布时间:2023-11-13 11:58

【字体:

访问次数:

马岙被誉为“中国海岛第一村”,早在5000余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近年来,随着和美乡村建设及定海“暖岙”文化生态旅游共富工程的实施,从基础建设强化,到文化底蕴挖掘、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引入、“年轻血液”助力……乡村的蜕变从细微处显露,马岙村深藏的活力被逐渐激发,也让这座极具人文特色的古村落焕发出“年轻态”。

新思维 焕发老村新活力

漫步马岙村,清澈的游笔溪穿村而过,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配以优美田园风光,清新古朴,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村内新业态布局丰富,随处可见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身影。马岙村是较早开发乡村旅游的村落,如何让古老的乡村重新焕发新活力?2021年,马岙村依托舟山千年马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率先“试水”,一批有活力、有想法的年轻人进入乡村成为“乡村运营师”。

乡村的活力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乡村旅游发展更需要吸引当下市场主流,抓住年轻人及亲子客群。“对于一个年轻人居多的团队,自然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在舟山千年马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佳逸看来,马岙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且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为此他们以该村为试点,乘着“文化+旅游”的东风,激发该村年轻活力。

“试水”初期,该公司在村内引入首家“村咖”莫懊咖啡,借助“网红”效应及配套活动聚集人气后,让村民看到新业态引入给乡村带来的变化,也让想要来马岙投资创业的业态主看到发展希望。之后,该公司陆续引入“知否”西餐厅、“内外庭院”、“一见青新”民宿、“青岚户外”露营基地等受年轻人青睐的新业态。年轻业态的引入,也为村里带来了更多年轻人。

将古村资源优势与创新发展思路相结合,挖掘文化底蕴、引入新业态……如今,马岙村已开启古村落“逆龄生长”模式,村内西餐厅、咖啡馆、书屋、民宿、露营基地等多元化的“年轻业态”,让一批有格调、有温度、受青睐的乡村新空间落地生根、长出枝丫,而具有当地特色的伴手礼及文创产品的创新推出,也让古村由内而外焕发新的生命张力。今年5月以来,马岙旅游人数达到近10万人次。

这几天,微信朋友圈内一组第三届“千年马岙稻香节”预热宣传照尤为出圈,以当地村民和年轻创业者为模特,在丰收的马岙稻田景别下,潮范十足,成为今年“千年马岙稻香节”的代言人。而这独特的创意配以年轻人喜爱的稻田游园会、“稻”梦空间魔术秀、碳水自由集市、非遗国粹戏曲等活动,让更多市民游客对今年的“稻香节”充满期待。

为了让马岙村旅游“火起来”,“千年马岙”公司在活动上做足了文章。今年,马岙文廊集市“暖岙共富·莫懊好市”等活动相继举办,进一步打响人气。前段时间,该公司年轻人又出新招,将咖啡馆搬进稻田,限时营业的“稻田咖啡”成为定海新晋打卡地,让游客记住了马岙及悠久的稻作文化,成为乡村旅游新热点。

酒醇也要勤吆喝。马岙村还借助“马岙文旅”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线上平台开展业态推荐、活动发布。“目前马岙村的业态经营主要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有想法、有目标、有闯进,带动了乡村的人气。”俞佳逸说,流量的增加,让不少年轻的业态经营主自发加入线上“吆喝”。如今随手点开“抖音”“小红书”等时下年轻人关注度较高的新媒体平台,马岙当地的美景、美食、农特产品及新业态等以图片、短视频等不同方式呈现在众人眼前。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游客跟着网上推荐走进马岙村打卡,让充满文化历史底蕴的马岙村迅速“出圈”。

马岙村的活力还不止于此,村内兴起的新业态还吸引了“流量”及新生代力量,让村内闲置农房实现华丽转身。走进“内外庭院”,茅草屋、青石小径、竹质装饰、书法字帖……这家茶咖店保留了老屋原有夯土房结构,“中西结合”的茶咖与村内的“古朴”碰撞,直接将氛围感拉满。庭院各处还融入了时下流行元素,不少年轻人会约上三五好友来到小院“围炉煮茶”,或点上一杯咖啡,感受乡间的悠闲。“现在乡村发展了,有风景,又有年轻化业态,很喜欢,也特别享受这样的乡村慢生活。”市民陈女士说。

带有原始村貌但文艺范十足的村回·未见海度假民宿、“零距离”能拥抱大自然的“青岚户外”露营基地……如今的马岙村20余处闲置农房经修缮,一半以上已引入了年轻业态。“新村民”“新业态”“潮元素”入驻,让马岙村“沉睡”老屋重焕新生,守住旧时光地同时,激发出振兴乡村新动能。

新风尚 开启老村幸福生活

“引入新业态,就是希望借助年轻人的力量,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整村共同富裕。”跟着马岙村相关负责人游览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沿线马岙村深厚的文化底蕴被挖掘,村内现有资源被串景成线,成为游览的打卡点。

“在‘家门口’开民宿,收入比之前高,生活也越来越好。”在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支线上,现年56岁的袁秀敏几年前将自家的农房进行了改造,并开起了“林家小憩”民宿,跨界成为了一名民宿主。“这几年马岙村发展后,来村里发展的年轻人多了,来村里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袁秀敏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夫妻俩,看着周边民宿、酒店都陆续开起且生意红火,夫妻俩也萌生了开民宿的想法,并跟着村里年轻人的脚步,将自家的民宿开到线上平台,利用互联网吸引消费者。袁秀敏说,特别是东海百里文廊开通,慕名前来马岙乡村游的市民游客明显增加,“遇到节假日基本客满,平均每月能增加五六千元的收入。”

除了民宿,新业态的发展也让现年55岁林碧瑶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去年9月,村里的“知否”西餐厅对外营业,她应聘成了店里的保洁员。“年纪大了,外面的工作不好找,这里工作离家近,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好足嘞。”林碧瑶说,一年来,马岙村的变化也让她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特别是年轻人的加入,不仅让村里有了活力,也要集市摆摊的村民生意红火了起来。

马岙还鼓励引导在外马岙人回乡创业兴业,并整合辖区业态打造“千年马岙共富工坊”,首批10余名90后创业者成为首批“荣誉村民”。目前,“知否”西餐厅已与马岙农户开展结对,向本地农户收购新鲜的蔬菜、水果用于菜品制作。

“对于今后的发展,我们将在古村落焕发‘年轻态’上做文章,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实现共富。”马岙街道马岙村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盘活原青青世界区块的发展,通过项目引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发展楼门街物业经济,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做好善治品牌建设的同时,凝聚更多乡贤力量,推动马岙村更好发展……

信息来源:新媒体部

信息来源: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