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027360350705/2023-67183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文广旅体局
 生成日期 2023-01-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区文广旅体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区文广旅体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省市区委党代会精神,围绕文化、旅游精神、物质双重属性,双向发力精神富足、物质富裕,全面推动文化提质、旅游进击、安全保稳、品牌打造,助力定海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港城标杆。1—11月,定海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0.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4亿元。

(一)聚焦人文图景,传承根脉里的自信

一是城市文化标识全力构建。强力推进文化基因解码转化利用,以“海防文化”文化标识为内核、“不能不走的英雄路”为整体定位,建成东海云廊竹山段,配套开展“东海云廊·竹山印记”主题开放活动,“鸦片战争首战地、近代史端定海城”城市文化“金名片”进一步擦亮。全力打造新时代文化艺术标识,精心创作本土文艺精品,表演唱《数幸福》冲入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复赛并获2022浙江省群星奖,歌词《小村里飘来智慧云》获全省歌词大赛金奖,《松雪斋题跋数则》等20件书法作品获省级以上荣誉,有效传播城市精神、带动全民精神富足。

二是文物保护利用稳步推进。健全文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创新组建“东海渔嫂”护宝员队伍,因势补充文物保护专家库,形成全区一心、全民参与文物保护格局。全面开展文物安全检查、文物安全隐患分类整治、文物安全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实施“红黄绿”文物安全隐患分类亮码整治,指导推进海山许氏民居、三忠祠、思刘堂等一批文物修缮工程,靶向整治刘坤记大院、陈式民居、海山许氏民居等安全隐患,以“文物先于项目”理念全面落实古城“微改造”区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查、排、整一体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280余人次,检查各级文物博物馆170余家次,下发整改告知函10余份。

三是非遗匠心传承大力开展。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完成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第七批舟山市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新增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项,夯实非遗传承保护基础。聚焦非遗创新性传承、多样化融入,建成活态传承基地“定海记忆工坊”,推出“非遗来了”文化品牌,举办“文化进万家,非遗来送年”、“非遗来了,乐享粽夏”、“岛城少年话非遗”传说故事讲述大赛等活动,推动《古籍大修复技艺》《船模艺术》《烙铁画》项目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整合资源在区非遗馆举办“定海古城寻宝展”等临展4期,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

(二)聚焦均衡图景,满足生活里的向往

一是全域提档公共设施。坚持大地标、小阵地齐抓,专班模式推进区图书馆新馆室内设计、智能化设施设备招标等工作,兜底民生建成12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家城市书房、1家文化驿站、1家乡村博物馆,5个基层体育设施等省市民生实事项目,“智慧+体育”建成开放东海云廊室外健身房、采购二代智能健身路径33件,优质共享、就近可亲的公共品质空间进一步构建。大力推进公共文化空间提质升级,完成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截至9月30日区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28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26%。

二是创新供给优秀产品。坚持高标示范,纵深推进“艺工在线”省首批公共文化现代化项目,完善政策机制要素,张榜招募“艺工”1816名。坚持文艺赋能精神富足,推进“艺享生活”全民艺术普及,探索在老建筑、城市书房、茶室、咖啡吧等新兴文化空间设置沉浸式文化场景,举办“艺享空间”文化艺术公益培训48期次;创新推出“遇见·定海”街头艺术演绎活动,在城市各角举办民谣弹唱、电音派对、国潮国风等多形式街头情景演绎50余场,筹备“遇见定海·时光音乐会”,形成城市流动的艺术风景线。坚持疫情防控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双保障、双推进,双线举办“书香定海”“神行定海山”等品牌系列文体活动200余场,实现文体活动不下线。

三是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以指标争先创优为牵引优化服务,2021年度公共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CMDI)位列全省32名、全市首位,填报审核2022年指数相应数据2000条。以数字思维再造供给模式,依托“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小程序、智慧文化云平台、“数字文化馆”等数字平台,创建“艺工在线”系列服务模式,点单、配送模式让公共服务供给更精准,吸引10余万群众共建共享;实现长三角地区一卡借阅,配合建设“图书漂流”数字场景应用,造浓“书香定海”氛围。完善《定海区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群众体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三)聚焦发展图景,繁荣风景里的产业

一是大引领促进不作为。顶层谋划融合发展路径,发布《定海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定海海岛公园建设规划》等规划,“一盘棋”发展文化旅游。强化政策引领,提请区政府下发《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一核三带两组团”产业空间布局,制定高质量发展奖补细则,下发奖补资金61万。全力助企纾困,向上争取产业资金183万元,发放旅行社导游职称、旅行社引客入舟接待等奖补,助推企业逆势求进。

二是大项目推动大发展。高标准打造东海云廊景区,着重开展东海云廊竹山段、东山段景观设计与建设落地,确定擂鼓山以宋韵文化为主线、以“状元路”为主题设计景观节点,建成东海云廊旅游指示标牌体系,举办“东海潮起·云廊声回”主题原创歌词大赛,东海云廊成为定海集聚人气的网红打卡地和引爆市场的流量中心。牵头实施“星辰大海”计划,初步制定定海示范段专项策划方案,明确以鸦片战争遗址公园为中心形成“一心、两翼”空间格局,围绕“风情、烟火、记忆、理想”四大板块形成最具历史记忆和生活趣味的滨海岸线,确定揽山观海、许氏民居、云上里、新螺头理想村4个重点项目;同步加大推介力度、活动引流,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商、旅、文、体”优质项目建设运营,目前新螺头理想村的乡村艺术馆项目已与舟山秘境观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以举办“星辰大海 遇见定海”新潮艺术表演、“星辰大海·国潮宋韵”中秋奇妙游、荧光夜跑等“星辰大海”系列文旅配套活动。全面推进海岛公园建设,截至8月底,完成项目投资近13.5亿元,完成计划年度投资83.06%,新招引企业1家。推动景区品牌建设,全面推进南洞艺谷景区创建智慧化景区,马岙村列入浙江省景区村庄2.0版培育名单。纵深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微改“绣花针”绣出高品质文旅生活图。

三是大声量带动大流量。强化营销宣传,举办“海上古城 神行定海”PLOG/VLOG大赛、定海文旅元宵直播活动等节庆赛事活动,50万+总曝光量为城市带来更多引流属性。深挖文旅体资源、网红点位,拓盘“定海微旅行”品牌,研发疗休养线路6条,策划定海微旅行·探景、探店等系列营销线路,以旅游市场做大做热拉动共富。发挥“定海米道”IP效应,政企联合、企民联结打造“定海米道”乡野工坊、共富餐厅,研发“定海米道”四季食语系列产品,启动“定海米道”小程序开发,以“遇见定海”演绎+市集模式推广“定海米道”,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创富。打造沉浸式文旅数字体验新模式,梳理汇集全区文旅体资源800余进行分布标记、地图导航、语音讲解,升级“e定好看”“e定好玩”数字体验场景并全方位推广,方便市民游客一屏掌控文旅资源;实现7家重点景区客流量监测,依托文旅体视频监控平台实时掌握景区、文体场馆情况,智能监测推动高效监管。

(四)聚焦安稳图景,筑牢市场里的防线

一是牢抓安全生产。实施安全生产除险保安“百日攻坚”整治工作,及时排除风险隐患,确保市场稳定。及时调整区旅游安全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成立7个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组全面督查全域文旅体市场、文体场馆疫情防控情况,举办文旅行业安全生产暨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开展景区应急“双向”演练,政府、部门、行业、从业人员“四责协同”助力全行业安全生产。全年开展2022年冬春“双节”、中秋国庆“双节”专项全行业安全检查,累计派出检查人员500人次,对文旅体600余家次行业单位开展安全检查。

二是规范市场发展。优化审批服务,办结行政许可58件,新纳入艺术体育类培训机构存量审核,实行双告知事项事前告知、现场勘查前置。强化市场监管,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全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管理,查漏补缺、督促整改;从严从紧抓实疫情防控新举措,压实全行业“小门”管理主体责任,督促景区全面落实“预约、错峰、限流”要求,“点位小组日常巡查+随机督查”强化监管,“疫情要防住”要求坚决不动摇。精准推进

文旅市场日常执法监管、“互联网+监管”、多部门联合监管,开展“冬奥版权保护集中行动”、旅游活动中涉嫌“养老诈骗”专项检查、网络直播专项检查、剧本娱乐场所多部门联合检查等专项、联合检查,依法处罚文旅市场违法经营行为。全年共检查文旅经营场所384家次,办结行政处罚案件4件,有力维护文旅市场安全。

三是提升行业品质。推进全区行业旅游、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无证经营、消费不明”企业行为、“无证导游、欺诈导游”导游行为,严格督促行业落实垃圾分类、倡导文明用餐,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切实整顿规范旅游市场、弘扬文明旅游风尚。提高行业服务品质,开展2022年民宿培育工作,完成星级旅行社复评,7名导游荣获市第一批品质导游称号,1名导游摘获市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一等奖。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区文广旅体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以高质量发展统领全局,全面推进文广旅体各项工作品质化提升、数字化改革、融合化发展、多元化驱动,双向发力精神富足、物质富裕,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和文广旅体发展,在新的征程上开创文广旅体发展新局面。   

一是全面推进优秀文化自强自立。深入推进区域文化基因解码转化,持续放大“海防文化”优势,切实擦亮“海上古城文化”“商帮文化”等文化金名片,深入实施解码成果转化利用“1-3-10”计划,促进定海文化有标志、能展示、可感知。匠心传承文化遗产,全面压实文物安全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属地责任、直接责任,持续开展文物安全工作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民居类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三年专项整治行动,依托文物保护专家库资源规范文物修缮保护、强化文物修缮及活化利用,探索“先考古后建设”“先考古后出让”文物保护机制,成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实施区非遗综合馆建设和服务提升行动,运维“定海记忆工坊”进行非遗活态传承,深度开发区级非遗工坊、非遗体验点、非遗主题线路、非遗旅游商品,常态化开展“非遗来了”品牌系列活动、定海区传统工艺大展等活动赛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创造性转化。大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优,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主题创作,打磨一批定产精品力作冲刺省级以上赛事。

二是全面推进品质生活共建共享。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标准,推进现代化领航项目创建。全区域打造公共空间,建成定海区图书馆新馆、定海区体育馆、东海云廊驿站、平台等一批立体式山海城品质空间,推进城市书房、文化驿站覆盖镇街,对标建设民生实事项目,品质空间引领品质生活。全面深化全民艺术普及,聚集“造景、引流、赋能”举办“遇见·定海”街头演绎活动,推广“艺享空间”文化艺术公益培训,优化提升“百姓课堂”文化公益培训品质,创新一批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引入一批大精品展览、高端演出,计划全年开展馆内馆外艺术培训520期、街头演绎活动100场,巩固优化“唱响定海”“书香定海”等成熟品牌,文艺星火赋美群众生活。创新精品体育赛事活动载体形式,加强“神行定海山”—全国徒步大会、中国定海—城市定向赛、海岛街舞公开赛、东海城市动感单车挑战赛推介宣传,进一步打造具有海岛独特的体育赛事活动。

三是全面推进文旅产业提质提效。抓实文旅项目建设,以东海云廊生态带、古城微改造、东岠岛休闲生态旅游岛、蓝色海湾工程等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星辰大海”计划定海湾滨海段建设、“小岛你好”行动,加大产品游线研发配套力度,发展乡村游、跳岛游、研学游等旅游产品,培育旅游新业态。加强东海云廊景观节点打造,推进擂鼓山段、真武山段、海山段状元亭、科举之路、书院群、未来驿站等景观设计的落地工作,推动东海云廊全段5.1顺利开放;发挥东海云廊引流吸虹效应,常态化在东海云廊举办文旅体活动、体验,创办东海云廊山地越野锦标赛、山地轮滑邀请赛等东海云廊系列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以云廊为载体的文旅体共富样板。提升旅游目的地品质,指导南洞艺谷4A级景区迎接复核、推进景区智慧化建设,培育30个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精准布局建设营销体系,研发推广“定海微旅行”品牌,探索联名等方式设计以“定海米道”、“东海云廊”等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实施营销宣传矩阵孵化工程,进一步推广城市形象、推介文旅资源。

四是全面推进行业发展有效有序。坚决筑牢文旅安全防线,持续加强全行业疫情防控监管、风险防范,围绕重要时段开展全行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检查行动,加大黄金周、节假日、汛期的专项检查力度,组织开展全行业安全培训、旅游饭店消防应急演练、疫情防控,抓细安全生产工作。强化文旅市场监管,加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落实日常执法检查、联合执法检查、双随机检查等文旅市场执法检查与立案查处,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保障文旅市场安全稳定。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