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份传染病预告

1月气温低,冷空气活跃,昼夜温差大。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量较大,市民外出聚餐、访友等活动增加,同时正值“数九寒天”,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处于发病高峰;聚餐增多,“年货”加工、储存不当易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隆冬时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容易加重,也易发生煤气中毒。另外,寒假期间,学生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故。我区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注意防寒保暖,做好防护,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防范慢性病加重、警惕煤气中毒和意外伤害。

一、坚持防“疫”不放松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高发,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也处在发病高峰,同时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增大、聚集性活动增多,将增加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虽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个人防护方面依然不能放松。

市民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无论是否感染,广大市民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新冠感染者居家恢复期间,要经常保持房间通风,做好居家环境清洁和家庭消毒,采取分餐制,落实非必要不出门。

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和伤残人士等特殊人群,如症状加重,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非紧急情况不拨打120急救热线,确保紧急救援通道畅通。

市民应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苗有助于降低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尤其能够保护老年人群。符合接种条件的6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并接种加强针。

同时,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和伤残人士等人群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确需前往应全程佩戴口罩。

二、预防肠道传染病

病毒性感染性腹泻好发在秋冬季节,主要是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引起的一种感染性腹泻,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病例伴有发热,严重者易出现脱水。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对象主要为婴幼儿、学龄前儿童,诺如病毒感染对象除儿童外,成人亦可发病。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要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婴幼儿用的碗筷和奶瓶要经常消毒。居民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半生海产品及不洁、变质腐败食品。

三、防范慢性病加重

元月历经小寒、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也是各种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期,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的病人,更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冬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易复发。专家提醒,预防慢病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老年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避免在低温环境下工作,室内温度保持在18-25℃。积极预防和治疗流感、气管炎等冬季易发疾病,防止并发症。注意饮食调理,要注意少盐、少油、少糖,荤素搭配,多食粗粮及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冬天也要多饮水,降低血液黏度,另外还要戒烟限酒。

勤测血压,早期控制。患者更不能随意用药,更不能停药,要多与医生沟通遵医嘱调整药物。控制血糖,还要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老年人体育锻炼以室内锻炼为主,锻炼时间不宜过早,避免严寒刺激,以早晨八九点钟太阳出来后运动为好。

四、预防意外

寒假期间,学生可能会因为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监护难以到位,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故。老年人由于运动及平衡能力弱,也易发生意外伤害,最常见的是跌倒/坠落、烧烫伤、交通事故、溺水、鞭炮伤、动物伤等。

对此,提醒市民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辆,严禁在道路上追逐打闹。加强防火、防电、防溺水教育,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玩电、不下水。

同时加强对孩子的监管。防止孩子脱离家长(监护人)擅自到河边、池塘、水库边玩耍,避免溺水事故发生。禁放区域不要燃放烟花爆竹,非禁放区域燃放时要注意安全。

老年人外出要放慢走路速度,穿防滑鞋,双手不要插在衣兜里,必要时要使用手杖。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