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气象防灾在线的雷达反演降水图
“梅花”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舟山的最强台风,对定海的风雨影响综合评估为最高级——特重等级,9月14日最大3小时(18时-21时),降雨量高达114.1毫米,形象地说,这3小时在定海主城区流域下的雨量,相当于全市最大水库也是唯一的中型水库——虹桥水库正常蓄水库容(1015万立方米)的近四成,或者说,相当于3个多城北水库的正常蓄水库容(111万立方米)。自然的力量巨大又无情,尽管全区各级部门和广大居民严阵以待,定海城区还是出现了30处小面积的积水点。近日,记者实地采访了积水受淹比较重的留方路、朱家塘弄、双洋路三个点,了解到这些往年内涝易淹“重灾区”,今年情况大为好转,不仅积水面积大幅减少,而且消退时间相当快,积水情况明显不似往年严重,记者发现这些地方的居民在“梅花”过境后的次日一大早,就已恢复正常生活。
“晚上9点多出现过积水,22点多水慢慢退了”
昌国街道留方社区是定海城区中往年台风影响期间最易受淹的地方之一。因留方路紧邻昌国路、人民北路,往年当短时强降雨导致邻近河道水位急剧上升之时,经常造成这两条主干道排水不畅,地势更低的留方路,难免受淹,因此生活在这一带的居民苦不堪言,意见挺大。令人惊奇的是,9月15日上午10时许,记者从该社区留方路步行至龚家河头,沿途却未观察到路面有积水,群众的意见也不大,更多的是宽容、欣慰和希望。
现年88岁的吴对菊老人在留方路生活了30余年,此前她家几乎年年会遭遇台风水浸。让她印象最深的一次台风,水漫进家里,淹过床上的床垫,连放在桌子抽屉里的照片也泡湿了,幸好当时她被提前转移到了避灾安置场所。让她意外的是,这次她家没有进水,还通过电话和老友分享这个消息。
采访中,与吴对菊老人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居住在留方路30号大院内的30余户人家。张阿珠搬来这里已有7个年头,住在该院子左手边第一间,台风“梅花”登陆当晚,担心房子受淹的她,一直守在窗前观察,她记得当天19时许雨势最大的时候,院外积水达到5厘米,刚刚淹过脚背,一个小时后退去了。“去年,工作人员乘着皮划艇,帮助我们撤离的。”同院子的居民徐宝魁指着离地30厘米的院子外墙水痕说。去年台风“烟花”影响期间,强降雨持续不停,留方社区出现内涝,积水最深处超过1米,交通陷入瘫痪,直接影响了附近500多户群众的生活。
“这次,留方路没有用上抽水泵,雨水都流到窨井里。晚上9点多积水高度不到10厘米,到晚上10点多,水慢慢退了。”居民俞先生说。在和俞先生交谈时,记者遇到了匆匆赶回家的居民张善忠,“我在单位防台,还担心家里进水,早上回来一看,啥事没有。”
记者在留方路上发现,这里原先的青石板路已改成了水泥路,路面还增加雨污水窨井盖。原来,留方路一带在去年开展了城区道路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地下管网雨污实施分流改造,今年该路段又对小口径管道进行了提升,管道直径达到了300毫米,并改造提升了70米的地下暗渠,从留方路2号连通至昌国路,暗渠从提升前的宽90厘米,深40厘米,提升至宽1.5米,深75厘米,排水能力提升了将近一倍。原来堵塞的城市排水“毛细血管”开始通了,有效提升了台风天的排水能力。而且由于新建的五山水利工程“中提升”新河泵站强力开启,新河河道水位在9月14日降雨量最为集中的晚上8时至10时,实时水位比常水位高出60公分左右,始终未达到警戒水位。紧邻留方路的区行政中心大院一侧,效果更为显著。往年台风来袭,工作人员戏称“大本营告急”,今年却安然无恙,即使在雨水最大最急时候,也没有任何积水情况发生。
“当天半夜落潮后,积水很快被抽水泵抽干了”
环南街道朱家塘弄呈东西走向,紧挨着环城西路,这一带居住着二十几户居民,因地势较低在台风天经常受淹,这次强台风“梅花”来袭,这里又出现了积水情况。
台风过境后,记者顺着环城西路岔口往朱家塘弄走,在弄堂西侧遇到了一位正在洗菜的刘姓居民。采访中得知,强台风“梅花”登陆当晚,她家门前的积水最深时淹过了脚踝,好在水没漫进家里,积水退的也快。“阿拉西边十来户人家,跟去年比,基本上没受什么影响。东边几户倒是受淹了,你们可以过去问问。”刘阿姨说。
吴友华家是弄堂东侧第一户,也是这些街坊邻居中受台风影响最重的居民,只见他家外墙上晾晒着各式毯子和被褥。“趁着天气好,晒一下,昨夜水漫进了家里,这些毯子拿来堵门缝吸水了。”吴友华将记者迎进家门,他家客厅里的木制地板和两间卧房的复合地板还没有干透,一台除湿机正在运转中。
记者从吴友华的口中得知,他已经在朱家塘弄住了30余年,每逢台风来袭,就颇为担心。这次台风影响期间,雨水顺着环城西路流淌进来,家中因此进了水。但这次水来的快退的也快,当天半夜落潮后,积水很快被抽水泵抽干了。吴友华说,往年抽水泵起到的作用,顶多维持住积水不进一步扩大,如果不等到第二天,是出不了门的。
记者了解到,针对朱家塘弄的易涝问题,去年街道和市政等相关部门在朱家塘弄地势相对较高的西侧,紧贴地面铺设了一条管径300毫米的溢流管和雨水井,积水达到一定深度就会通过雨水井进入溢流管,然后流入朱家塘弄西面的城关河。特别是,此次台风影响期间,新建于城关河的五山水利工程“中提升”卫海泵站强排全开,确保了城关河始终在正常水位运行,为朱家塘弄一带加快积水排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500平方米的积水,比台风‘米娜’少了一大半”
9月15日上午9时许,城东街道双洋路的积水早已消退,马路上还留有不少泥沙。今年新启用的“定海台风防治系统”监测信息显示,在前一天19时50分,双洋路积水范围500平方米左右。
双洋路两侧居民小区及在建小区相对集中,记者向周边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及住户了解当天的积水情况。“大概中午12点,小区门口开始积水,深度到脚踝位置了。”东林雅苑小区位于双洋路东侧,小区物业经理范优芬目睹了当时的情况,她指着路上的窨井说,地下管道堵住了,水就从窨井盖下涌上来,有人打开窨井盖疏通管道时,从管道内清理出来大量泥沙。“附近在建工地最近都在做绿化附属工程,还没完全种好的绿化被雨水冲走。”范优芬说,大量泥沙堵塞雨水管道。
现年61岁的蔡汉青是东林雅苑住户,2019年搬入小区那年,遭遇了台风“米娜”。“那年双洋路上的积水到了大腿位置,附近河水还出现了倒灌现象。”蔡汉青说,和台风“米娜”那次相比,这次500平方米积水范围已经小了一大半,积水到半夜就退了。
记者了解到,原先双洋路所在区域上游的来水通过路面径流进入洋岙河上游,而后洋岙河汇入城东河。去年,我区对阳光路实施管网改造,新增了管径1000毫米的雨水管道接入洋岙河上游,加快了上游来水的排出速度。同时,今年新建成的五山水利工程“中提升”城东河泵站强排泵“火力全开”,城东河及与其相连的蓬莱河河水排海速度较以往大大加快,有效确保了城东河、蓬莱河的水位始终保持在警戒线以下,让该道路积水能顺利通过管网和地面径流进入洋岙河。
连日几天多处实地采访,记者欣喜地感到,随着五山水利工程及配套的城市道路管网桥梁改造提升工程逐渐投入使用,影响城区防洪排涝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正在逐步疏通,蓄泄并重的系统治理收到了明显效果。海绵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同时由于定海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特有地理位置以及位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像留方路、朱家塘弄等这样“先天不足”的城区低洼地区,在根本上解决防洪排涝可能还需要等待一段“阵痛期”,但是记者感受到更多的是希望和憧憬,相信随着五山水利工程及配套的城市道路管网桥梁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投入使用,随着城市有机更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往年这些内涝易淹“重灾区”必将迎来脱胎换骨式的华丽蝶变!
信息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