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传染病预告 |
|||
6月份天气湿热,肠道细菌、病毒以及蚊蝇等活跃。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应重点注意手足口病、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和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野外劳作或游玩时要防止蜱虫等叮咬。 一、易发疾病 本月重点关注手足口病、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虫媒传染病的预防。 二、疾病识别 (一)肠道传染病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手掌、脚掌出现斑丘疹及疱疹等症状,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如出现持续高热、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细菌性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属等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大便性状改变,每天可达十余次。主要由于食用不干净或者生冷食物引起。 (二)呼吸道传染病 新冠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流行性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有头痛、咽痛、咳嗽、浑身酸痛、乏力等症状,全身症状较为明显。 (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可伴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三、易感人群 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各类人群普遍易感,容易在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 呼吸道传染病:新冠肺炎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流行性感冒各种人群普遍易感,孕妇、有慢性病等基础性疾病者、肥胖者、年龄小于5岁或大于65岁者容易发展成为重症患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四、防控要点 (一)科学佩戴口罩,乘坐交通工具、去往商场/车站等人群密集处要全程佩戴口罩。勤洗手,在外尽量不用手触摸自己的口鼻。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二)假期合理安排出行。建议选择短途旅行,在市内或近郊游玩。不要前往有病例报告地区和中高风险地区。随时了解疫情及防控信息,主动查询目的地相关防控政策。 (三)学校、托幼机构要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的各项措施,加强晨午检,及时发现和隔离发热、咳嗽的疑似病人,做好因病缺勤登记、通风和日常消毒等工作。开展好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流感等学校常见病的健康教育。 (四)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请符合条件仍未接种新冠疫苗的市民朋友,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已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可再进行1针接种,加强免疫。 (六)外出到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劳动或者游玩,提倡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市民可在自家房屋周围清除杂草,减少蜱虫孳生。 |
|||
|
|||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