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定海区 “五山水利”工程打造防洪排涝样板 

定海区城区空间紧密、配套市政设施陈旧,且中心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势平原低洼,防洪排涝压力突出。2019年“米娜”台风影响期间,定海主城区受淹严重。为此,定海区委区政府以算好“安全账”“民生账”“长远账”三本账为规划前提,综合施策,统筹解决城区防洪排涝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主要做法

一是精准治理,推进项目建设。定海区投资9亿元实施“上拦、西调、中提升”为核心的五山水利工程。通过新建截洪沟“上拦”上游山体来水,引导洪水排入城区上游水库、直排入海或自然径流渗透;水库之间新建联库隧洞,疏导北片山丘洪水,“西周”分洪进入虹桥水库;城区中心则采取增设强排泵站、市政管网改造。目前累计完成969幢老旧小区雨污管网改造;累计敷设雨、污水管108公里、完成透水铺装5.5万平方米。

二是数字赋能,强化整体智治。汇集公安、城管、水利等部门前端视频数据,共享接入监测点位400余个,自建超声波、雷达监测设备近100个,对城区内涝实施精准防控。目前,已实时掌握水库蓄水、河道水位等情况,形成“一屏观全域、一云汇数据、一网管全城”闭环管理体系。

三是因地制宜,打造休闲绿道。定海区坚持多用合一、统筹谋划,合理利用挖截洪沟的施工便道,同步打造全长23.5公里的“东海云廊”城市运动休闲绿道。期间建设20余个入口广场及绿地公园,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休闲场地。

二、成效亮点

一是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极大提升。五山工程实现了从“平面式排涝”到“立体式布局”的跨越,改变定海区“逢台必涝”的窘境。若遭遇20年一遇强降雨,城区受淹面积可减少78%以上;遭遇百年一遇强降雨,可减少56%以上,淹没时间从6小时缩短至1.2小时。

二是城市文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目前试运营开放的东山段已成为山地自行车、健身气功、路跑等项目爱好者打卡点,累计承办登山协会等社会团体各类活动10余场,吸引外来游客10万余人次

三是志愿巡查机制取得显著成效。由城市啄木鸟、东海渔嫂、小哥联盟等志愿者队伍自发开展常态化监督,参与防汛防台志愿巡查,累计成立各类社会志愿服务组织22个,每年约有500多个管网破漏、低洼淤积等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三、典型意义

定海区聚焦水利工程民生实事,综合整治城区防洪排涝突出问题,高标准打造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样板,用“水利+”走好全民共享生态共富路的经验做法,受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批示肯定。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浙江新闻等媒体相继到定海采访报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