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027943890297/2022-58196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生成日期 2022-01-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定海工业园区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定海工业园区管委会紧紧围绕疫情防控、整合提升、双招双引、创新发展、配套服务等重点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园区提档升级。

一、2021年主要任务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8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53.0亿元,同比增长27.44%,其中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50.46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3.8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7亿元,同比增长25.61%,其中工业投资13.88亿元,技改投入1.56亿元; 

实现地方性税收收入5.11亿元,同比增长122.17%;实现外贸出口额35.69亿元,同比增长4.0%。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5.67亿元,同比增长150.72%。(1-9月预估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7.59亿,新增主要为恒厚公司)。

二、2021年1-9月重点工作总结

1、疫情防控常抓不懈。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工作,严格落实境外、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舟人员排查、报送和一对一接送工作。1-9月园区口岸开放码头靠泊国际航行船舶180艘(进厂83艘,出厂87艘),园区出动巡查涉港企业人员800余人次,巡查园区码头300余次。船员换班24艘次321人,船员临时就医船只25艘次35人。一对一封闭管理接送境外入定人员43人。全力组织园区机关及企业干部职工开展疫苗接种,目前已完成应接人数的95%。

2、园区整合提升有序推进。园区加快整合管理机构,科学制定《三定方案》,实施“扁平化”管理,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机制,实现管委会和管理中心的深度融合,突出园区经济发展主平台优势,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国有资产等优势,达到1+1>2的整合效果。切实增强领导班子队伍力量,充分发挥以刘世君副区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指挥决策能力,促进资源和人员的有力调配,形成共建工业园区的强大合力。

3、全力打造“三园一中心”。一是粮油产业园。持续推进进口粮油加工基地和交割基准地建设,加快产能释放,激发经营活力。截至9月底,龙头企业中海粮油、良海粮油预计各加工大豆83.22万吨和66.16万吨,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0.61%和10.77%。引进鼓励各类主体按照国家标准参与投资建设标准粮仓,加快中储粮集团浙江粮食仓储物流一期项目、省库三期项目、良海粮油小包装车间项目等粮仓建设。加快推进粮食江海铁联运基地和进口粮食交易中心建设。以“四散化”为主的集疏运模式向以“集散结合”的新模式转变,全面提升码头粮食装卸能力,进一步深化陆港联动、江海联运。以推进进口大豆离岸现货交易中心试点为契机,全力做好试点承接工作,加大保税交割库的建设,协调支持良海粮油积极申报保税交割库,预计年内完成申报工作。二是小微企业产业园。目前完成初步规划,已上报审批。重点招引先进实体制造业,特别是符合园区产业规划和招商方向的土地需求量小、技术含量高、亩均税收可观的小而精项目。现正对接20余家意向入园企业。同时与宁波万马、上海冠腾等投资建设运营商商讨“工业地产”开发模式。三是海洋通信新材料产业园(绿色石化拓展区)。产业园总规已获批复,并完成了社会风险评估、区域安全风险评估、规划环评等手续,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同步进行中。目前园区正与石墨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碳纳米管项目、上海东杰高分子材料、江西云威新材料、浙江永鑫新材料、正威集团等重点目标项目和企业开展密切接触。四是科技创新培育中心。目前科创中心已完成装修,各项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已顺利结束。现已入驻优众二期、中润智能装备、天意医疗、启力科技等企业4家,新引进的小牛电器项目已完成注册并签订入驻协议,同时积极对接跟进行知行机器人、中超纳米、深圳世通贝尔、博生机电科技、零功耗节能环保辐射冷却薄膜项目等5个项目。

4、全力聚焦“双招双引”。园区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树立全员招商意识,全面整合优化招商力量,根据不同的产业招引方向,成立5个专业招商小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突出全员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等形式,多渠道捕捉项目信息,紧盯线索随时出击。1-9月成功引进舟山市浩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机械制造、舟山德驰隆机械有限公司机械制造、浙江龙源新能源光伏发电1亿元以上项目3个;浙交工交通综合配套生产基地、浙江徐龙海洋工程装备制造10亿元以上项目2个;远景能源定海零碳产业园20亿元以上项目1个。持续跟踪对接上海东杰碳五-碳九综合利用、上海金湖挤出设备有限公司化纤机械成套设备生产制造、江西云威新材料公司氢氧化锂、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糖醇加工、黑龙江省石墨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碳纳米管、舟山市瑞泰粮油发展有限公司瑞泰物流园配套码头工程、舟山港海通轮驳有限责任公司宁波舟山港老塘山作业区拖轮码头工程等重点招商项目。园区成功引进柔性引育省部级以上人才2人(舟山中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严辉、开而文新材料科技(舟山)有限公司周涵),省级以上人才工程推荐1人(浙江优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李宁)。申报 “舟创未来”海纳计划项目8个,成功进入答辩环节5个,落户1个。

5、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在建项目,山工机械已完成工程量的55%;浙交工预计今年投资3亿元,现已完成工程量的73%。中储粮集团浙江粮食仓储物流一期项目中9.6万吨物流设施项目和19.2万吨物流仓项目已完成土建工程量50%;省库三期项目(15万吨)本年度计划投资7300万元,现已完成设备安装总工程量65%,确保年底完成建设;良海粮油9万吨项目本年度计划投资1900万元,6月已建成投运;良海粮油小包装车间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年底完成建设。

6、稳步推进融资创收。园区把争取资金保障、节约融资成本、用好用活资金作为重要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近700万元,主动与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定海区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续转贷和新增贷款事宜,1-9月份共计完成融资4.45亿元,共计归还贷款3.42亿元,极大程度缓解了园区资金运行压力。同时积极创新融资方式,顺利完成园区下属国有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受让业务,正式在浙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面向社会合格投资者完成3亿元融资交易工作。充分挖掘园区现有闲置土地资源优势,结合企业需求,因地制宜,通过公开拍租方式创收500余万元。

7、全面提升园区品质。大力开展低效资源整治专项行动,加大低效企业整治力度,完成15家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工作。有序推进环保管家服务,开展环保业务培训,完成园区企业一企一册走访数量53家,形成企业环保档案50份,出具整改意见41份,提供企业入园环境政策咨询服务10次。建立园区“污水零直排区”长效机制,完成园区16条排水管网清淤疏通及河道清淤工作。对园区违章违建开展全面排查,对违章建筑进行登记备案,并进行集中整治拆除。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管理职责,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企业80余家次、人数160余人次。

8、着力强化要素保障。有序推进各项基础工程建设进度,完成园区14#路、19#路、西北污水处理厂自来水管道安装工程。重点做好13# 道路、14#延伸段配套道路报批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西北片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和创园大道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联合园区排污企业安装污水排放监管系统,进一步改善水资源环境,提高园区硬件设施配套水平。 

9、持续深化“三服务”活动。严格落实《定海工业园区关于开展“三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成功调解处理园区企业劳资纠纷40余起,资金200余万。顺利解决良海粮油供热“卡脖子”问题,保障良海粮油生产用汽。通过“三服务”活动,在疫情防控、项目推进、招商注册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大小问题100余件。

三、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园区在坚持疫情防控不松懈的同时,重点围绕“三园一中心”建设,着力“五聚焦”,推动园区平稳向好发展。

(一)围绕“三园一中心”建设,打造高端化产业集群一是打造好小微企业产业园,积极引进宁波、上海等地塑机制造、机械制造、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引导企业建设数字工厂、无人车间。持续跟进20余家意向入园企业。继续对接宁波万马、上海冠腾等投资建设运营商商讨“工业地产”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产业园规划布局。二是打造好海洋通信新材料产业园(绿色石化基地扩展区),进一步做好产业园申报、打造工作,根据全市石化产业总体规划,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招引,积极对接重点目标项目和企业,加快促成一批新材料产业项目落地。三是打造好粮油产业园,加大深加工类产业项目的招商,补好短板,结合综合保税功能的拓展,积极推动保税加工产业落地。四是打造好科创培育中心,依托园区科创中心“舟创未来”特色产业园、新区创业大赛等平台,积极招引科技企业、科技项目入驻,以大赛促创新、促招商、促发展。以项目招引为突破点,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提高园区产业档次。

(二)聚焦园区整合,加快提升发展能级

园区立足经济发展主责主业,有序推进园区整合提升。一是充分发挥招商小组作用。通过强化5个招商小组建设,有效发挥招商工作人员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推进中的先锋作用。二是理顺管理机制。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制定完善管委会权责清单、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和差异化绩效评价办法,人员薪酬与经济发展、税收增长等挂钩。三是统筹谋划、科学布局。通过对园区的做大做强,全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快构建高水平现代化的产业平台体系。

(三)聚焦数字化改造,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重塑生产力发展模式,使数字化成为助推产业升级的澎湃引擎。一是注重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加速瑞泰物流园的建设,推动数字化物流应用,实现物流信息智能化、实时化、可视化;推进森森智能制造基地等智能制造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数字化标杆企业。二是引导重点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深化长宏国际与中集集团战略合作,引入中集LNG特种车辆制造等方式,拉长龙头企业产业链、提升亩均效益,加快产业升级。三是开展低效资源专项整治。加快园区“腾笼换鸟”,建立完善低效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大力开展亩均税收低下企业整治行动,通过要素制约、依法关停等措施倒逼低效企业加快转型或清退淘汰。

(四)聚焦项目建设,凝聚高质量发展动力

一是投产项目抓产能释放。力促招商局港口(舟山)滚装码头、东方印染、良海粮油等新投产项目释放产能。二是在建项目抓投产。助推浙交工、山工机械等在建项目加紧建设早投产。三是在批项目抓建设。加快德驰隆机械等项目审批进度,早开工早建成。四是盯紧在谈项目。进一步关注、紧盯、跟踪意向落户项目,特别是金湖化纤机械制造、上海东杰碳五-碳九综合利用等项目,深入考察企业,积极推介园区,推进项目早入园早落地。 

(五)聚焦要素保障,推动园区品质提升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污水处理厂、人才公寓、商贸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继续深入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西北污水处理厂一期技术改造、13#、14#等道路建设、绿化附属配套建设等工作。二是积极解决企业人才住宿难题。针对入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的住宿需求,梳理园区现有闲置安置房资源17套,作为园区科创中心配套人才公寓,并制定出台“浙江定海工业园区科创中心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试行)”;计划与建行合作打造“建融家园”人才公寓项目;同时积极对接附近街道、社区,整合提升农村闲置用房,作为园区人才和员工生活配套住房的有效补充。三是深化开展“环保管家”工作。对园区及企业环保问题进行全方位诊断排查,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立整个园区的环保管理长效机制。

(六)聚焦多元化融资,筑牢园区发展坚强后盾

结合工业园区现有下属国有企业资产优势,加快推进以园区企业债权为融资主体的债务融资工作,通过多元化拓展融资渠道,保障2022年度流动资金需求,计划与华夏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完成共计3亿元流动资金贷款授信放贷工作。同时做好金融理财业务规划,以节约融资后续成本。

(七)聚焦营商环境,全面助力企业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三服务”活动。根据《定海工业园区关于开展“三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把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行“一企一策”专项服务保障,加强重点项目“一对一”服务,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建设、竣工投产。二是加大力度打造专业、高效、务实、创新型管理团队。园区将着眼于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素养,以给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化高端服务为出发点,不断加强团队管理和业务技能培训,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服务队伍。三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数字化改革。根据全市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总体方案,探索建立管委会一站式审批机制,实现重点项目统一代办、一般项目网上通办,努力做到“审批不出园、办事不出门”。坚持宽严相济的审批监管,完善容缺受理、首错免罚等精准服务机制。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