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9020894568711/2021-48415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定海区气象局
 生成日期 2021-02-1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定海区气象局2020年度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信息来源:区气象局

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气象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定海区气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工作部署,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2020年气候概况及特点

全年平均气温为历史最高,降水量与常年几乎持平,日照时数偏少;而降水日数和雾日偏多,大风出现偏少,霾日比常年明显偏少;梅雨期之长为近六十年来之最,梅雨量在历年梅雨量排位第三;年内有四个台风影响,连阴雨天气多次出现,年末又受强寒潮侵袭;无重大灾情,但年景一般。年平均气温18.0℃,已是连续第九年高于常年;年降水量1412.5mm,较常年偏少0.2mm;降水主要出现在1~3月、5~7月和9月,七个月降水占全年的九成;年日照时数1681.9小时,相比常年偏少11%。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

1.年初阴雨寡照,生产生活受困扰。1-2月多阴雨天气,其中1月中旬、下旬降水均比常年偏多,各旬日照时数均明显偏少;尤其1月22~28日出现连续阴雨天气;2月11~16日再次出现连阴雨天气,且11~15日我区出现连续性浓雾或大雾天气,对生产生活影响较大。

2.“4.12”罕见强对流天气。受高空冷涡影响,4月12日傍晚到夜里我区出现罕见突发强对流天气,我区普遍在短时间内出现10~11级雷雨大风,局部海域12级,过程最大风力出现在12 日20 时08分,马目测点极大风速33.4m/s(12级)。此次过程短时间内风速突增,风向突变,使海上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3.梅雨期长、梅雨量大,为1954年后之最。我区于5月29日入梅,创历史最早入梅纪录,较常年提早17天(常年6月15日);7月18日出梅,较常年推迟12天(常年7月6日);梅期长达50天,较常年偏多29天,仅次于1954年(历史最长为1954年的60天)。我区梅雨量为495.8毫米,较常年(194.8毫米)偏多155%,位列历年梅雨量第三。

4.六月中旬气温极高,八月中旬晴热少雨。6月中旬我区平均气温26.4℃(比常年偏高3.5℃),为历年同期之最高;11~15日、17~18日最高气温都在30℃以上。14日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加强控制,天气晴热,最高气温达35.0℃,为今年入夏以来第一个高温日,18日也出现36.1℃的高温天气。8月中旬我区平均气温29.1℃,比常年偏高1.5℃;降水量为0.0mm;日照102.1小时, 比常年偏多45%。自8月6日至25日连续20天无降水日,土壤墒情趋旱。

5.7月“空台”,台风影响降水明显偏少。7月,我区首次出现“空台”现象。8-9月我区先后受到“黑格比”、“巴威”、“美莎克”、“海神”等4个台风的影响。受“黑格比”影响,我区出现中到大雨和10-11级偏南风;受“巴威”影响,我区有小到中雨,单站最大降水为金塘港30.5mm;受 “美莎克”外围环流影响,我区出现中到大雨,定海海域出现8~9级偏北风;受“海神”外围环流影响,定海海域出现8级偏北风,我区无降水。四个台风影响期间,给我区带来的降水较少,影响程度较常年偏轻。

6.秋后降水严重偏少,旱情显现。入秋以来,雨水偏少,尤其是10月份到11月份的前半月,全区平均降水量仅5.1毫米,10月23日~11月16日全区平均降水量仅为0.7毫米,雨量较常年同期严重偏少,全区连续25天基本无降水。年末我区水库蓄水率不足35%。

7.跨年寒潮,首发低温橙色预警。年末一股强寒潮影响我区,我区气温从12月29日下午开始出现断崖式下降,29-30日24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幅度达到12℃,与历史记录持平,31日定海站最低气温为-4.5℃。定海区气象台12月31日首次发布低温橙色预警信号。另受强寒潮影响,定海海域普遍出现10级大风。

二、2020年工作情况

(一)聚焦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气象预报服务

1.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服务。对冬季冷空气大风、梅汛期集中降水、影响定海的“黑格比”等台风、寒潮天气等,均作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报,同时提前进行预警、加强叫应服务,并及时开展短时强降水、雷电、台风动态等滚动预报服务和实况通报,在梅汛期暴雨期间开展了分乡镇的降水精细预报,为全区防御气象灾害、减少灾害损失发挥了积极作用。

2.加强农渔气象服务。切实做好冬鱼汛、春耕春播、汛期、秋收冬种气象预报服务,开展“浙江省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县(市、区)建设”和“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

3.开展旅游生态气象服务。在干览镇新建村(南洞艺谷)开展气象服务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建成了六要素自动气象站、气象信息显示屏,开发“定海天气随你行”微信小程序、节气旅游图谱,加强旅游气象服务和对南洞艺谷气象生态旅游的推介。推荐南洞艺谷景区成为全省30个“乡村氧吧”之一。在“数字长白岛”建设中,开发了“长白天气”的服务页面。

4.加强重大社会活动气象服务。开展春运、重要节假日天气专题服务,为区“两会”、创建文明城市、美丽乡村“双学双比”和“定海美丽乡村周”等重大社会活动做好气象保障服务。

(二)加强部门协作和基层工作,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1.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送。将区三防提供的应急联系人、全区网格员和防雷重点单位、景区、物业、养殖大户、农家乐、民宿负责人等全部纳入预警信息发布对象,并分类发布各种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应用网站、微信、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等,加强对公众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

2.加强防灾减灾部门协作。气象安全纳入区安全生产考核。与区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分别签署部门合作协议,加强防灾减灾部门协作。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定海分局、区应急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3.推进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新建成白泉镇白泉村、金山村,岑港街道桃花苑社区,昌国街道翁山社区、东管庙社区,城东街道小碶村、鸿毛湾社区,干览镇东升村、龙潭村,环南街道海滨社区、利民社区,金塘镇山潭村、金新丰村、柳行村、西堠村,马岙街道北海村,双桥街道浬溪村、双南山村,小沙街道庙桥村、大沙村等20个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完成气象科普进文化礼堂2个,开展气象协理员培训。

(三)围绕提升气象治理和事业发展能力,深化各项改革

1.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完成“互联网+监管”事项指南、申报易用度等完善工作。通过“掌上执法”平台,完成2020年防雷安全专项检查、“双随机”抽查,与区应急局跨部门联合检查,与区文广旅体局、区教育局开展景区、学校防雷安全联合检查。开展“互联网+监管”平台“未覆盖”事项的实地执法检查,实现主项全覆盖、抽查事项全覆盖。

2.加强法治建设。把学习法律知识作为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参公人员参加年度法律知识考试。积极参与法治定海(法治政府)建设,制定了《2020年定海区气象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定海区气象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试行)》。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新招录国编、地编人员各1名(其中硕士生1名),年内3人到市局直属单位和县区局交流,2人参加市局的县区局骨干预报员培训计划。承担市科技局项目《定海蔬菜瓜果大棚通风指数预报研究》完成结题报告,在非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参加长三角、浙北五市气象科技论坛交流论文分别为3篇、1篇。

4.积极争取地方财政保障。气象人员经费纳入地方财政兜底保障。自动气象站加密工程2020年区财政经费已到位,2021年建设、维护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

(四)加强项目建设与规划编制,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1.加强气象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项目持续推进,完成了气温降水多传感器、酸雨自动观测仪、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建设。在金塘河平村、盐仓新螺头村、干览新建村、城东街道黄猫山水库、干览镇龙潭村、小沙街道东风村、岑港街道司前社区新建成7个自动气象站。积极开展数值预报产品试用和效果检验。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局气象探测环境综合整治、通信电缆沟修缮工程。编制了办公值班用房等维修方案并上报项目库。

3.认真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完成了定海气象事业“十三五”规划总体评估,定海气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列入地方计划,提升气象精准监测预报服务能力纳入《舟山市定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五)强化责任落实,坚持不懈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

1.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职责。党组研究制定党建工作要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党组成员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创建模范机关年度工作任务、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党组调研计划、青年理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并认真组织落实。年内2次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对党建的重要工作、重大问题,及时召开党组会议研究解决。对党建目标考核任务进行分工落实,对党组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职责进行自查、推进,组织开展政治建设等自查和整改。

2.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党组学习、中心组学习、全局会议学习、支部学习、网络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浙江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关于防汛救灾系列指示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并联系实际进行讨论,组织党员写学习体会。党组成员在学习的基础上,以讲党课等方式,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政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等主题,对职工、党员进行宣讲。通过学习教育,全局党员干部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全面推进党支部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组织开展党日活动,组织开展党建品牌创建和党员先锋队建设,按时进行支部换届和交纳党费,积极发展党员。与文昌社区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党员参加社区兼和式党支部活动,党员带头参加防疫、环境保护、交通劝导等志愿者活动和抗疫捐款、慈善一日捐等活动。

4.认真做好主题教育整改。年内党组4次自查主题教育整改进展情况,29项整改措施年内全部完成,同时深化专项整治的整改工作,落实13项专项整治整改措施。

5.严格执行廉政制度规定。针对财务检查等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迅速进行整改,不断加强和完善工程建设、采购、合同、公务接待等廉政风险防控,坚持以更严要求、更高标准做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执行。

6.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制度。结合“三服务”工作,局党组带头加强调研工作,并完成定海区气象局深化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定海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建设、定海区气象局旅游气象服务、定海区气象局关于对虾养殖气象服务、定海区气象局关于学习气象业务服务先进经验等调研报告。

7.加强廉政教育和监督执纪。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月”、“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组织全局职工学习省、市、区纪委下发的违纪违规典型案例通报,进行警示教育。党组主要负责人、党组成员每年组织开展廉政谈话。逢年过节事先提醒全局职工坚决抵制不正之风。落实纪检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组织开展机关效能检查。

(六)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要求、措施,及时严格落实疫情查控措施和分发口罩等防疫物资,并根据疫情新动态,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1月26日至7月6日,每天5次用应急广播系统和气象信息显示屏播报新冠疫情有关信息和宣传资料。组织全局职工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捐款。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气象精准监测预报能力有待提高。相对于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精准防御的要求,自动气象站密度不足、缺乏气象垂直探测设备等对气象灾害精准监测预警的制约明显。

2.气象法治工作有待加强完善。气象审批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跟进和落实,气象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3.人才培养尚需加强。局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多、可塑性强,同时缺少业务技术骨干和中层干部,需要加强引导和培养。

四、2021年主要工作任务

2021年,我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并围绕全面推进我区花园式国际人文港城建设、建设“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积极推进气象发展、改革与服务。

1.加强和拓展气象服务。做好台风、暴雨、大风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和强对流天气等突发气象灾害的短临预报服务,努力提高预报预警精准度和时效性。继续探索开展生态、农业、旅游气象服务,并针对定海农渔业气象服务、特色农产品等,开发精准化智慧化为农气象服务系统,建立标准化为农服务。进一步完善气象服务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

2.深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以及重污染天气等灾害的联合会商、联合预警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互通共享。继续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社区(村)建设,深化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做好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3.持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完善工作流程、办事指南以及“互联网+监管”系统运行相关工作。继续完善气象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加强防雷安全监管。

4.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台站观测自动化,完成乡镇自动气象站加密工程年度工作任务。加强数值预报产品的本地化释用、检验,积极发展精细化气象预报。提升气象业务服务平台现代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全局的网络安全保障,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强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锻炼,促进人才成长和使用。

5.谋划推动“十四五”发展。 紧密衔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完成《定海区“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并印发,启动规划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6.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职责,巩固扩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举一反三做好巡察、审计整改,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持续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和模范机关创建,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