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20年7月份传染病预告
发布日期:2020-07-06浏览次数:

7月份气温高热,台风、暴雨较为多发,环境容易孳生细菌霉菌,蚊子密度会明显增加。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在预防新冠肺炎的同时,注意预防手足口病、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日常活动及外出旅游要防止蜱虫叮咬。
  一、易发疾病   
  本月重点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足口病、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虫媒传染病的预防。
  二、疾病识别  
  (一)呼吸道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2
  (二)肠道传染病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手掌、脚掌出现斑丘疹及疱疹等症状,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如出现持续高热、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细菌性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属等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主要表现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大便性状改变,每天大便次数可达十余次。主要由于食用不干净或者生冷食物引起。
  (三)虫媒传染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三、 易感人群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二)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各类人群普遍易感,容易在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
  (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四、防控要点  
  (一)提高健康素养,科学佩戴口罩,培养勤洗手、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注意保持 1 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增加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要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婴幼儿用的碗筷和奶瓶要经常消毒,也推荐接种预防EV71病毒的手足口病疫苗。胃肠道功能较差人群尽量不要吃生冷食物,预防细菌性感染性腹泻。
  (三)暑假期间,暑托和早教培训机构应加强晨午检,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儿童,做好日常消毒等工作。正确指导学生、幼托儿童科学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各集体单位及从事旅游团体接待的单位,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
  (四)外出到农田、树林等野外环境提倡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避蚊胺,含DEET成分)。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