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补短板 严阵以待定海区应急管理局全面布防迎战台汛期 | |||||||
| |||||||
舟山市定海区地处东海之滨,连年遭受台风影响,地势低洼,城区内涝严重。2019年,定海区连续遭受“利奇马”和“米娜”两次强台风袭击,损失惨重;2020年,入汛后浙江雨量前所未有,新安江首次九孔泄洪,防汛防台压力剧增。定海区痛定思痛,提前行动,聚焦防汛抢险薄弱环节,加快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坚决打赢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硬仗。 一、打通“全脉络”,构建科学高效应急响应体系 一是建立“一根杆子插到底”的指挥机制。全面修编《定海区防汛防台防旱应急预案》、《定海区防汛防台指挥工作指南》,建立健全“1+X”防汛指挥体系,即1个指挥部下设船舶、水利、交通等多个专项工作组。督促指导镇(街道)建立同区防指相对应的“1+X”指挥体系,绘制123个村(社区)的基层防汛形势图,落实镇街“七个有”、社区村“八个一”防汛准备。创新编制城区158个易涝小区及21条易涝道路的“一小区一策,一道路一策”,确保上下应急预案无缝衔接,全面形成区、镇(街)、村(社区)、小区(道路)四级联动的应急抢险机制。 二是实现纵横信息共享的应急联动模式。依托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立应急指挥可视化调度系统,全面接入视频共享平台治安摄像头4000多处、水利300余处、船讯网等,实时掌握水库水闸汛限水位、地质灾害点、临险区域、船舶动态定位等重点数据,实现信息有效共享和汇总。增配便携式卫星基站、卫星电话、移动单兵等,建设全区防汛防台应急通信一张网,确保信息传达及时畅通。建立市、区、街道、村四级联动的防洪排涝调度机制,及时共享内涝预警、水库溢洪、闸泵启闭等信息,推进市区两级库库连通,形成纵向到底的防洪排涝体系。 三是营造全民防汛抗台的良好氛围。完善市、区、镇街预警预报三级联动机制,构建应急、资规、水利、气象预警信息联合发布制度,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预警预测预报信息。依托铁塔平台,新建83处防汛应急广播系统,和原有农村应急广播共同承担汛情通告功能,让群众对防台信息早知情、知实情、知全情。制作分发3万册《定海区城区防洪排涝宣传手册》,在小区LED广告屏投放预警预报、防汛防台、安全自救等信息,发挥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作用,动员全民参与防洪排涝应急工作。 二、瞄准“重灾区”,治理低洼易涝重点防御区域 一是加快“管河渠”基础设施改造。贯彻“下排外挡”“内河疏通”“管渠改造”“调蓄分洪”的流域性系统治理思路,实施《定海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今年计划实施的43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共计疏通城区管网61公里,改造低洼小区管网650米,改造主次干道940米。开展五山分洪水利工程,建设截洪沟约17公里,通过疏导和拦截城区外围山丘来水排放,实现山洪快速外排或分流。对城西河、城东河两个入海口排水系统进行拓宽,目前青垒头闸入海浦道建设工程已完成95%,切实提升城区排涝能力。 二是首创“红橙黄”三级管控模式。根据历年来定海城区主要低洼易涝区域分布情况,排摸梳理出90个低洼易涝区域,依据周边环境特点和历年受淹程度,按“红、橙、黄”三色划分成22个极高危险易涝区、30个高危险易涝区和38个一般危险易涝区,以清单形式列出各区域往年灾情、危险程度、责任单位等关键信息。并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支援单位,实现低洼易涝区应急抢险包干制,确保应急响应时物资配备、巡查巡视、抢险救援、人员转移安置等管控措施层层落实到位。目前,针对90个低洼易涝区域的35支应急抢险队伍共1100余人均已落实到位。 三是推进“闭环式”汛中隐患排查。针对性加强沿江海塘、出海船只、老集镇危旧房屋、低洼地区、在建工地等重点防御区域,截至7月8日,共组织19组312人次,对辖区内1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65个历史核销点、3个未核销隐患点开展系统巡查。全面摸清小流域山洪灾害区域分布并划定威胁区域,确定责任清单人员,形成了全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两张清单一张图”。对全区74座水库、172座万方以上山塘、13座沿塘中型排涝水闸、17座沿塘中型排涝泵站加强专人巡查、检查,落实防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完成气象、水文、海洋等监测预警设施维护,确保信息传递畅通。 三、紧盯“薄弱点”,提升坚实有力应急救援基础 一是构建多元化应急救援队伍。壮大政府救援队伍,消防大队新增23名人员编制,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抽调200余名年青干部对城区90个易涝区实施包干抢险;住建局牵头组建20人的应急救援综合队,配备运输车辆、挖掘机、铲车等,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抢险工作。大力扶持社会救援力量,依托岑港、马岙两支危化品和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组建70人的防洪排涝抢险队伍;支持“定海区蓝天救援队”队伍建设,确保常备30人、战时100人的社会救援力量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对接福建侨龙应急装备公司,签订应急专业装备和队伍无偿协助抢险救灾协议。 二是配足配强应急抢险设备。投入500万财政专项经费,新增2台目前国内技术领先的1500m3/h大流量移动式排水车、3台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和40台便携式水泵,同岙山国家危化品应急救援舟山基地达成意向,确定至少有一套美国威廉姆斯大流量远程排水系统协助我区防台抢险救灾,并已储备麻袋3万条、水泵50台、冲锋舟2艘、发电机4台等三防物资,全面充实防汛装备力量。各镇(街道)的水泵、发电机、冲锋舟、救生衣等防汛物资均已落实到位,并设置专用防汛仓库和专人负责,做好防汛抢险物资的检修保护和外借收缴工作。 三是确保人员有序转移安置。对小流域山洪、地址灾害、危房、农渔家乐等危险区域的人员推广应用“浙江安全码”,通过支付宝扫码精准管控人员转移动态信息,切实做到洪涝灾害期间人员“应转尽转“,目前我区已赋码2549人,赋码率100%。完善60个共30945平米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可容纳人数7140余人,逐一落实凉席、被子、手电筒、方便面等救灾物资,确保突发事件时转移人员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加强灾后环境卫生消杀、消毒工作,防止洪涝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导致的公共卫生风险,确保防汛、抗疫“两手抓”。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