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90273453647XD/2020-46828 | ||
组配分类 | 公告公示 | 发布机构 | 区住建局 |
生成日期 | 2020-12-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关于做好 2020 年度舟山市定海区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即时救助工作的通知 |
|||
信息来源:区住建局 | |||
各镇(街道): 根据省建设厅、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残联等部门《关于做好全省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即时救助工作的通知》(建村发[2018]347 号)和《关于印发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相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浙建村[2020]57 号)文件精神,为做好全区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即时救助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对全区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农村困难残疾户、农村低保边缘户等 4 类农村困难家庭的危房,做到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并开展即时救助,实现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即时救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常态化,确保农村困难家庭不住危房。 二、工作任务 (一)规范补助对象认定程序 严格实行“先确认身份信息,后鉴定危房等级”的工作程序。各镇(街道)应及时根据民政部门(残联)认定的 4类农村困难家庭名单,开展住房安全情况排查。对疑似危房的,要进一步依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农村住房安全性鉴定技术导则>的通知》(建村函[2019]200 号)进行鉴定。4 类农村困难家庭的房屋被鉴定为 C 级危房或 D 级危房的,即列为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即时救助对象。4 类农村困难家庭中的无房户,符合农村批地建房条件的,在房屋建造完成且符合安全性要求后,可列为补助对象。 (二)完善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台账 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要严格落实“一户一档”要求,逐户建立档案,实行精准管理。危房改造完成后,应及时将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申请资金等材料归档,危房改造对象认定表、农村困难家庭身份证明、房屋危险等级评定报告等材料要完整齐全。实行“一村一汇总、一镇(街道)一台账”的管理制度,所有档案信息均要录入全省农村住房信息管理系统,并保持数据一致。 (三)落实改造标准确保安全 以保障居住安全为农村困难家族危房改造第一目标,认真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屋《关于印发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安全技术导则的通知》(建办村函[2018]172 号)和《浙江省农村村民自建住宅建造技术指南》要求,切实落实“房解危”。农村困难家庭房屋经鉴定危险等级为 D 级的,原则上以拆除重建为主;经鉴定危险等级为 C 级的,应以修缮加固为主,重点要消除房屋的安全隐患,同时适度改善使用功能。坚决杜绝仅以房屋表面粉刷、装饰,而无实质性解危措施的改造行为。 (四)灵活采用危房改造方式 各镇(街道)可根据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对象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其意愿,采取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置换、租用等方式实施改造。新建、改建、扩建的面积以农村困难家庭实际在册人口数计算,1人户一般不超过 40平方米,每增加 1 人可增加 20 平方米,每户原则上不超过 100 平方米;修缮的面积,不超过现有房屋面积;鼓励通过统建农村集体公租房、置换或长期租赁闲置农房等方式,统筹解决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极弱的农村困难家庭的住房安全问题。因各种原因导致农村困难家庭无法自行实施改造的,经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对象委托,可由镇(街道)统一组织实施或在镇(街道)监管下由村委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实施。 (五)强化危房改造信息公开 各镇(街道)要严格落实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信息公开的主体责任,采取多种形式在镇(街道)和村两级及时公开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完成情况和资金补助情况。加大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即时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利用入户走访、制作政策明白卡、网格信息、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及时调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即时救助。成立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即时救助工作专班,城建、民政(残联)、财政等业务口子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同。城建负责农村困难家庭房屋安全状况的排查、危险等级鉴定、农村住房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维护和录入等工作;民政(残联)负责农村困难家庭资格的审查、帮助农村困难家庭做好危房改造等工作;财政负责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即时救助补助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监督。 (二)加强资金保障 2020 年定海区(不包括金塘镇)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即时救助补助标准按照新建(包括原址翻建、异地新建、无房户新建)每户补助 30000 元,修缮每户补助25000 元执行。每户所需补助资金除省、市财政补助部分外(省级补助 15000元/户,市级补助 5000 元/户,合计 20000 元/户),由区、镇(街道)财政各承担 50%,补助资金以“当年改造、次年补助”的方式拨付。 (三)加强技术保障 各镇(街道)要充分发挥农村建筑工匠的作用,引导一批专业技术好、责任心强、思想素质高,并取得主管部门相关证书的农村建筑工匠,采用志愿者或低报酬方式积极参与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作,降低改造成本。由镇(街道)或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实施的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程,要委派专人全程监管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针对危房的危险点,精准施工,切实把补助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 |
|||
|
|||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