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初中教育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20-12-14 11:08:57 信息来源:区教育局

全区各初中学校,局机关各科室与直属单位: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初中教育的指导意见》和《舟山市初中提质强校实施方案》,为推进全区初中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每一所初中学校,现主要就“十四五”期间加强我区初中教育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对标打造“重要窗口”新定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更加注重党对初中教育的领导,更加注重优质均衡发展的主目标,更加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校长教师等关键要素配置,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和系统集成;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补短提升,强化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努力打造优质均衡、活力充盈、特色鲜明、生态和谐的定海初中新样态,让城乡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阶段目标

——到2022年,大力改善区域薄弱初中办学条件,初中标准化学校比例达100%;完善初中教育主动发展与增量评价机制,补齐初中教育突出短板;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推动组建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探索形成区域内初中学校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办学新机制。

——到2025年,全区初中资源配置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数均小于0.30;显著提高4所(全区1/3以上)相对薄弱初中办学水平;通过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争取4所初中创建成为现代化学校;公民办学校协同优质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初中办学的优质均衡程度基本得到社会认可。

——到2035年,全区初中全部建成现代化学校,区域内初中生学业水平校际差异系数低于0.15,初中教育全面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形成一批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秉持现代教育理念、坚持五育并举、推动教育转型、能够示范引领的初中教育“窗口”学校,力争使定海区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教育“窗口”地区。

三、  主要措施

(一)实施加强党对初中教育领导行动

加强党对初中教育的全面领导,强化队伍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初中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加强初中学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初中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依法治校办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创建文明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此项行动,由组织人事科牵头负责落实。

(二)实施初中学校立德树人落实行动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初中课程建设,完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优化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严把学生毕业出口关。注重德育实效,发挥德育基地作用,积极开展思政实践教学与德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劳动、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切实加强留守、困境与问题学生的教育关爱,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初中学校免试就近入学与“阳光招生”政策,落实初中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切实转变学校育人模式,改进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深化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推进全员德育、全程育人,尊重并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善并坚定地保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意愿,正视每一个学生的激励需求。积极推行学生“生命成长月历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进步的喜悦、成长的快乐。充分利用教师节、家长会、毕业典礼等契机,讲好“美丽教师”等故事,触发学生感恩教师。进一步规范教师家访工作。

此项行动,由基础教育科牵头负责落实。

(三)实施初中学校办学条件改善行动

进一步完善初中学校布局规划与调整,完成白泉初中北蝉校区等农村小规模初中学校整合工作,新建初中办学规模不超过42班。预测学生变动情况,提前做好相关初中的资源配置、学区划分、招生办法等调整工作,2025年前实现各初中班额控制在45名以内。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均衡配置公办教育资源,大力改善薄弱初中办学条件,确保学校校舍、场地、教学设施设备等均达到省颁标准。调整和提高初中拨款标准,较大幅度增加对初中教育的投入,重点保障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学校育人功能与环境建设提升,并确保2022年初中学校都通过市级美丽学校优秀校验收。

此项行动,由计划财务科牵头负责落实。

(四)实施校长与师资队伍水平提高行动

提升初中校长专业领导能力。严格落实校长任职条件和专业标准,通过公开选聘等形式选优配强初中校长。构建初中校长分层分类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好名校长工作室,积极推荐优秀校长参加国家级、长三角、省级培养项目。完善校长考核管理与激励机制,积极试行校长职级制,不断推进教育家办学治校。

优化初中学校师资配置。制定初中校长与教师优化配置和建设工作方案,重点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向薄弱初中流动,逐步实现中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不同年龄结构的教师均衡配置。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完善本科学历教师参加在职学历培训的支持政策,争取到2025年全区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占比达到5%。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名师培养、交流力度,争取到2025年各农村初中学校每百名学生至少拥有1位名师。

加强和改进初中教师培训。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初中教师的执教能力培训,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初中学习方法指导、家庭教育指导等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加强基层教研员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培训,提升对学校教学的指导与引领能力。加大对初中教师、校长参加由省教育厅组织的出国(境)研修支持力度。

此项行动,由组织人事科牵头负责落实。

(五)实施初中教育共同体建设行动

创新城乡学校办学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建设,提高 “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效果,促进城乡学校互动共生、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实现农村与离岛初中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到2021年,实现全区公办初中城乡教育教共体全覆盖,不断完善教共体模式和运行机制,到2025年区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比例不低于50%。完善初中学校集团化办学,积极推动区域内新建初中学校通过“名校+新校”模式进行集团化办学,带动新校加快提升教育质量。鼓励城区学区连片初中学校集团化办学或组成办学联盟,促进初中校际优质均衡。

此项行动,由基础教育科牵头负责落实。

(六)实施初中教育教学改革深化行动

优化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鼓励学校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发开设个性化精品拓展课程,加强精品课程的评选和推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备课、上课、作业、评价等基本教学环节规范,科学设计作业和检测,促进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的契合。精准分析学情,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与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制度,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针对初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教科研攻关,并在政策导向、经费投入、专家聘请等方面为教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提升学校课堂教学实效。切实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开展“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在保持行政班管理基础上,积极推进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为不同学习基础与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定期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和健全以校为本的初中教学研究制度,支持学校和教师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成果总结、提炼。坚持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制定教案。加强初中优质学科基地建设。

推进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学习。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推动项目学习学科化,在学科常态学习中逐渐增加项目学习活动,赋能学科教学。拓宽丰富综合学习课程,推广STEM教育,开展项目学习综合实验。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促进科教结合,鼓励学校开设科技创新类拓展性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广泛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综合学习机会,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项行动,由教师进修学校牵头负责落实。

(七)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行动

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探索建立初中学校首席信息官(CIO)机制,逐步扩大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教与学的方式适应技术革命潮流。切实用好 “之江汇”教育广场教育资源,进一步发挥舟山海岛一体化教育直播平台功能与作用,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探索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等支撑的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和智能服务。加强信息化终端设备及软件管理,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机制。加强初中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及新型教学空间建设,以全面丰富、深化学生社团活动,实现“两个课堂”的有效互动。

此项行动,由教育技术中心牵头负责落实。

(八)实施家校协作共育促进行动

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施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和干预计划,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一步深化学校三级家委会建设,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适时回应家长的诉求。发挥好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引导功能,建立完善符合初中学段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符合教育规律的家长教育课程体系,认真实施家长教育课程,积极开展数字家长学校建设行动。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制度与教师队伍,密切家校联系与落实教师家访制度,为留守、困境与问题等特殊群体学生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

此项行动,由区成校牵头负责落实。

(九)实施初中教育评价体系完善行动

建立健全初中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以现代化学校创建为目标,以学校发展性评价为手段,以过程评价与增量评价为重点,加快建立和完善初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办法,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积极创建现代化学校。及时制定初中补短提升学校的刚性发展指标,落实“一年一评”督导评估机制,同时加强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引领,不断抬高区域初中发展底部。重视省发布的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建设良好教育生态。

此项行动,由督导科牵头负责落实。

(十)实施学校办学活力激发行动

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初中学校在副校长聘任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充分听取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意见。学校在机构总量控制前提下,可以自主设置内设机构,自主择优选聘中层管理人员。充分尊重和发挥学校在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可以依据核定的编制、岗位数量及岗位结构比例和教育教学需要,提出教师招聘需求和岗位条件,并全程参与面试、考察和拟聘人员确定。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

落实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初中学校按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和学校发展实际需要,自主提出年度预算建议,自主执行批准的预算项目,对预算资金进行全过程绩效管理。完善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优先保障教育教学需要,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经费有效使用。

建立健全办学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激励体系,强化校内激励作用。注重精神荣誉激励,广泛开展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师德标兵、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活动。强化专业发展激励,完善健康的教师岗位晋升机制。健全绩效工资激励,探索根据初中学校的办学绩效,对绩效工资实施统筹分配,向办学规范且办学质量提高成效明显的学校倾斜;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分配办法,由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自主分配,有效体现教职工工作量和工作实绩,重点向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加大对初中优秀校长、教师等表彰宣传力度。

此项行动,由组织人事科与计划财务科牵头负责落实。

四、重点工作

实施提升培优行动。制定并实施以补短提升、培优创建为重点的加强初中教育行动方案,确保初中提质强校工作落到实处。

大力实施初中学校补短提升行动,并实行三年一轮的动态管理,不断抬高区域初中发展底部。2020年12月底前在排摸基础上,确定4所相对薄弱、需重点建设的初中学校为第一轮补短提升对象,同时制定学校补短提升刚性指标,组织专家进行诊断分析,实施“一校一案”补短提升行动,落实“一年一评”督导评估机制,争取三年后通过市级教育督导评估,以此缩小校际差距。

大力实施初中学校培优创建行动,引导内涵发展较好的初中学校,转变育人模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率先创建现代化学校。2021年3月底前在排摸基础上,确定4所培优创建学校初定对象,对照省现代化学校标准,“一校一案”制订创建现代化学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并报市教育局,每年对创建进程进行指导、督查,确保我区初中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与全省同步。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加强落实初中教育在人力、财力、精力、智力等方面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区教育局成立加强初中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基础教育科,同时建立由局各科室长与直属单位负责人等参加的加强初中教育联席会议与工作述评制度;教师进修学校牵头建立加强初中教育专家指导小组,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进修学校,同时落实专家指导服务团队工作职责,定期开展诊断分析、研究指导、发展引领等工作。

(二)强化专业指导督导。教师进修学校要建立加强初中教育专家指导团队,针对区域共性或前瞻性问题,设立课题研究及实验项目攻关;为每一所需补短提升的初中学校建立动态档案,开展全程跟踪,并做好资料积累与分析工作。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初中学校年度工作发展性督导评价,并根据补短提升学校的刚性发展指标与培优创建学校的现代化学校创建标准,加强日常督学与指导工作。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及时总结挖掘加强初中教育的典型案例和最佳实践,并积极宣传推广。要大力宣传和推广初中教育改革的实践成果。要加强沟通宣传,不断增强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共识和合力,努力树立初中教育的良好形象。




                                         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

                                               2020年12月8日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