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区农林与海洋渔业局局长王家通日前在接受专访时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今年,区农林与海洋渔业局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区党代会精神,围绕打好“五大会战”、建设“四个舟山”这一工作主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提升农渔村品质,发展农渔村经济,为全面建设花园式国际人文港城,实现率先建成“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以点串线以线带面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今年我区启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按照A级景区村庄要求,立足村庄整洁干净,突出乡愁记忆,到2020年实现全区73个农渔村的美丽乡村全域化。“在全域干净美丽基础上,突出精品升级和示范带动作用。”王家通说,该局将集中力量高标准培育新建、马岙、紫微、西码头、柳行、东风6个3A级风情乡村,培育山潭、叉河、龙潭、金山、南岙、司前、洪家、城北、烟墩、庙桥10个2A级风情乡村。其中,新建、马岙、柳行、叉河、金山、龙潭、司前7个风情乡村建设将于今年启动。 除在“点”上打造风情乡村外,我区还将在“线”上展现美丽风景。“今年,将重点打造农家风情线(平马线),2019年打造一条千年稻香风景线(马北线)。”王家通说,该局将通过线性风景贯通,实现由线到面,面上拓展,使马岙社区率先成为定海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样板。此外,继续提升大桥接线和双谷风景示范线环境,并打通定马复线,展现大桥出口到新建南洞一路美景。
今年,我区还将在“面”上加快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并按照“户分村运镇集中”模式,在今年和明年分别完成20个社区(村)和21个社区(村)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打造特色融合产业 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王家通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战略必由之路。今年,该局将重点就华晟牧场和小沙百果园打造“一场一园”,着力就全国海岛型先进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培育“一区一镇”。
就如何具体打造和培育,王家通介绍说,今年,该局将加快推进华晟牧场国家数字试点项目,并在2019年年底将该牧场打造成年出栏5万头、年产值1亿元规模的浙江一流、全国领先的数字化生态畜禽养殖样板。该局还将在全区生猪、家禽等养殖场所中开展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工作,力争在年内创建省级美丽生态牧场3家、市级美丽生态牧场7家。在小沙百果园的打造上,该局将按“百果为题、休闲为体、农民增收、乡村繁荣”的定位,建成杨梅小镇集散中心、杨梅博物馆和玻璃温室,以此打造定海农业旅游精品,带动小沙区块美丽乡村的提升发展。
王家通说,今年该局将以马岙、干览、小沙为“主战地”,投资1亿元,培育全国海岛型先进现代农业园区,构建由马岙社区村、“T”字型的景观农业带、远洋渔业基地和精品果蔬基地组成的“一村一带两基地”。在培育特色农业强镇上,该局将打造以“海上河姆渡·千年稻香村”为主题的马岙海岛农耕文化特色农业强镇,并以“智慧农业”为主线,打造产镇融合,三生(生态化布局、生态化技术、生态化模式)协调、三农发展的小沙海岛特色农业强镇。
此外,今年该局还将调整优化农作物空间布局,加强品种色彩搭配,打造美丽田园,并在万亩良田产业基础上延伸农业产业链,通过发展“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服务+农业”等,力争实现农业“接二连三”,达到“三产”融合发展。
巩固薄弱提升收入 力促集体经济再提升 “2017年,我们已经打赢了消除集体经济薄弱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攻坚战。”王家通说,去年,我区全面消除39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下和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股份经济合作社。今年,将继续巩固和发展农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确保每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年总收入和年经营性收入双达标。
在巩固薄弱村消除成果的同时,该局将大力发展社区村集体经济,充分利用本地特色优势,挖掘资源,拓宽渠道,建立区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根据“一村一策”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造血”功能的项目,使全区股份合作社有稳定的长效机制。“今年,我区将完成9个年收入30万元以下社区村实现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既定目标。”王家通说,今明两年,我区拟计划投资1.2亿元,发展37个区级集体经济项目。 在王家通看来,促进“造血”增收是力促低收入户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今年,在深化扶贫开发奔小康工程的基础上,将通过产业帮扶、金融服务、技能培训等措施,加快促进“造血”增收,力争实现有劳动力和劳动意愿的低收入农渔民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此外,今年还将建立扶贫基地12个,吸纳低收入户80户,帮助低收入户通过劳动脱贫。
保卫海洋修复渔场 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定海作为一个海岛城市,做好海洋保护文章,是建设花园式国际人文港城的重要内容。”王家通说,围绕海洋保护,今年该局将打好海洋生态保卫战和渔场修复持久战。在王家通看来,打好海洋生态保卫战,就要加强岸线港口及滩涂资源综合管理,科学有序推进岸线和港口开发,通过科学管理有效提升岸线使用水平和效益,并严格有序实施围垦项目,引导鼓励人工促淤,提高滩涂自然淤涨速率,保持海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间的平衡。打好渔场修复持久战,则要依托减船转产逐年压减海洋捕捞渔船总功率和船数,逐步降低捕捞强度,积极引导国内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并依托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落户西码头和远洋渔业小镇区域布局的优势和效应,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减轻近海捕捞压力。
“今年,我们还将再增殖放流各类鱼苗5千万尾。”王家通说,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有益于渔业资源的修复。该局将在今年深入推进海上“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推出加强幼鱼保护,整治禁用渔具等举措,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定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