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园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浙江(舟山)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全市“五大会战”,立足“树标杆,补短板,求突破,走前列”大行动,全力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形象提升、要素保障四大战役,努力确保了园区各项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1-5月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固定投资投入方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5%,同比增长18%。完成工业投入14.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1%。 2.工业总产值方面。实现工业总产值196.5亿元,同比增长30%。 3.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方面。预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93.4亿元,同比增幅29%;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0亿元,同比增长25%。 4.招商引资方面。新签约项目2家(富申纸业、禄孚公司),完成年度计划的40%;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3.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6%;浙商回归引进项目投资省外到位资金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8%。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1.全力以赴加快重大项目进程。以浙石化、泰富、科鑫、中长航、东方电缆等重点项目为核心,以一站式保姆服务为手段,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分解制、重点项目推进实绩亮相制等制度,全力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报批、融资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重点项目的报批进程、落地开工及投产。上半年成功促使科鑫等投产项目产能释放提升、浙石化等项目落地开工、中长航、泰富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1)东方电缆项目 项目总投资15亿元,注册资金2亿元,征用土地约595亩,其中一期用地307亩,年产值15亿元,主要投资建设高等级海洋装备电缆及特种电缆产业基地。目前土地证、用地规划证和用地许可证已取得,节能、水保、环评等已批复,施工图审查完毕,待施工单位确定后办理施工许可证。但由于受码头岸线规划的影响,目前投资方可能会调整项目投资内容,具体事项正抓紧协调推进中。 (2)浙石化油储(马目油库)项目 项目计划总投资38亿元人民币,拟建设300万方原油库区、2条输油管线及相应配套设施。通过储运进口原油,以保障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部分原料供应。目前项目用地已取得,场地勘探完成80%;8#罐组已开工打桩;项目核准完成,安评、能评、水保等报告已完成待送审批复;环评公众意见收集中。 (3)中长航码头项目 该项目为中长航滚装物流项目配套码头工程,计划总投资1.5亿元,主要建设7万总吨汽车滚装泊位1个,建成后将以汽车仓储为主,兼顾汽车零部件仓储,港区设计汽车吞吐总量60万辆/年,零部件19万辆/年。目前引桥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码头主体部分施工,已完成工程量75%左右;与招商集团的股权重组正在深入推进之中。 (4)泰富扩建项目 项目总投资4.7亿元,拟用地面积约300亩,建设21.6万方储罐及配套设施,主要为中海石油舟山石化有限公司提供原料、中间原料以及产品的储存和中转服务。目前完成约560根桩,完成土建总量的53%,完成投资8510万元。 (5)科鑫防腐蚀项目 项目计划总投资5.08亿元,总用地面积200亩,主要投资建设耐腐蚀复合钢管生产基地。该项目主要为鱼山大桥、舟山北向大通道等新区交通基础建设项目配套生产防腐钢管桩,同时为中交、中铁等央企做配套并出口海外。目前订单主要来自鱼山大桥、舟山北向大通道的防腐钢管桩,与岱山绿色石化的管道配套项目已洽谈成熟。依靠以上三大项目,2017年订单已经排满,项目一期两条生产线已满负荷运作,预计2017年工业总产值可达3亿元。目前二期厂房建设完毕,办公楼等地基处理中,预计6月中旬可以完成码头验收并取得经营许可证。 2.坚持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明确招商思路,立足园区主导产业,结合大交通、大石化、大飞机,努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宣传推介,依托区招商局力量,积极参加定海区赴中西部招商推介活动,切实加强与客商的对接交流,认真做好对园区的宣传推介,同时做好三鼎控股集团、浙江海富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来园区考察洽谈工作,努力做到“大好高”项目与“优精尖”项目相结合,主动引领招商“新常态”。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园区、省级船舶装备高新园区的优势,围绕长宏国际产业园、太平洋海工等大型龙头企业,以商引商,大力引导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集聚,实现与省内其他省级高新园区的错位发展。上半年成功引进了禄孚公司等项目,并丰富积累了相应成熟客商信息库。 3.全面提升园区整体形象。结合招商引资、五水共治、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等重大会战,进一步全面提升园区整体形象。一是大力开展园区宣传形象整体提升工作。专门建立工作团队,计划对园区宣传片、标识、楼宇广告、门面形象、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全方位打造,进一步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和知名度。目前,园区已于广告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园区标识及微信公众号已生成。二是加快完善硬件配套功能。根据园区东拓展区马岙区块产业发展,做好对园区东拓展区控规的调整工作。围绕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水电路等基础配套建设,优化园区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启动运行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长丰盐场及毛峙区块的污水管网及有关泵站建设。三是积极开展园区环境综合大整治。根据上级要求,对园区原先建成的三个大型户外广告牌进行了拆除。围绕清洁园区、五水共治,全力做好园区主要道路、河道的保洁及对违章建筑、乱置垃圾现象的消除工作,确保园区环境整洁有序。 4.加大要素保障力度。一是强化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大融资力度,提升资金运作水平,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铺设工程的项目贷款放贷1.09亿元,完成土地出让金返还结算2600万元,围绕工程建设、征地拆迁、还本付息等款项切实加强对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二是深化平安园区建设。着力抓好企业特别是重点船企安全生产、工程建设安全、消防安全、防台防汛、应急管理等工作;着力打击阻拦工程建设、影响企业正常建设生产等违法行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工作,切实解决好园区开发建设与群众生产生活产生的矛盾纠纷。三是推进队伍建设。加强党建、群团组织建设,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规划建设园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狠抓各项制度落实,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路”主题活动,积极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廉洁型”的机关铁军,确保了园区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1.规划、用地、审批等要素保障受到影响。受《2012-2030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制约,园区部分土地无法利用;《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12—2030年)》对马岙港区的岸线限制较为苛刻,影响该区块东方电缆重点项目落地进程。此外,重大项目报批时间仍然紧张,万吨级码头报批还需要通过国家审核,报批变数较多,影响企业的投资计划和发展。 2.园区负债大,融资难。目前园区仍处于开发建设阶段,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任务还很重,投入资金需求大,然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融资及还贷工作压力较大,资金运作成本较高。 3.园区配套水平与企业需求仍有一定距离。工业园区建设面广量大,建设资金有限,区域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短期内难以走出基础设施建设围着项目转、跟着项目跑的现状。 4.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提升。园区内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产业链上下游之间配套能力较弱,尤其是船舶电子机电、船用仪器仪表等关键核心部件还需要依赖进口,为产业提供咨询、设计、人才培训的专业机构缺乏。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及主要措施 1.坚持服务引领,进一步提高项目推进速度。深化项目报批全程代办、委班子成员和部门联系重点建设项目、重点项目推进实绩亮相等长效工作机制,全力加快推进项目前期报批、建设进程,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报批、融资、基础配套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着重抓好投产的龙头企业,抓好竣工试生产的龙头企业,抓好开工在建的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帮企助企政策,力争全年新开工项目6家以上,新投产项目6家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20亿元。 2.坚持选商引资,进一步增强园区发展后劲。加快推进园区宣传形象整体提升,紧紧依托船舶装备高新园区、港口物流、区位等平台优势,围绕大飞机、大交通、大石化,精准定位、精准招商、以商引商,吸引相关配套产业,重点引进一些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项目。积极探索创新招商模式,一方面依托长宏国际、中外运、东方电缆、浙交工等知名入园企业的上下游资源,努力挖掘新的客商项目,重点要做好中长航项目与招商集团的股权合作工作,抱紧招商集团优秀招商能力的“大腿”;另一方面借助区府驻外招商局的力量,以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基础,加强与外侨台办、商会等的联系,依托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以诚招商等形式,拓展招商渠道,力争新签约项目5家以上,实际利用市外资金30亿元,浙商回归引进项目投资省外到位资金5亿元。 3.坚持要素保障,进一步提升配套服务水平。进一步创新园区投融资工作机制,努力破解资金难题;加快征地拆迁及土地报批工作力度,切实保障用地需求;加快推进供水、污水处理管网、电力、道路等基础配套工程建设,完成园区综合服务中心西侧道路工程、定海区西北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长丰盐场段、毛峙段工程,完成宕口四期、五期山体边坡生态环境治理工程85%工程量,加快推进园区东拓展区马岙区块控规优化工作,深入推进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促进生态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园区环境综合大整治,切实营造整洁有序的发展环境;强化安全监管力度,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园区发展环境;进一步推进“五型”机关队伍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党代会重要会议精神,加强案例警示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启动园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建设,全面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机关环境。 4.坚持发展提升,进一步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坚持抱团合作,积极引导企业寻找合作伙伴,特别是加强与中集集团、武船、泰富等大型央企、国企的深度交流,利用其技术、资源、市场上的优势,结合舟山及长三角基础设施等市场形成优势互补,发挥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北向大通道、大石化、大飞机等优势,形成资源嫁接、共赢开发。坚持市场开拓,充分把握军民融合、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等政策机遇,鼓励企业进军新的市场。同时坚持高端导向,积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进军,不断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特种船舶以及海洋工程装备系列产品的研发设计建造水平和市场份额,提升产品档次。坚持科技提升,鼓励企业开展船舶设计研发,整合增洲、长宏现有的船舶设计研究院资源,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投入,推动企业与上海交大、武汉理工、哈工大等院所建立产学研用战略合作机制,共建联合研发平台,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2017年6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