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港司前街的来历

发布时间:2017-07-14 09:55

【字体:

访问次数:

  在岑港镇政府驻地有一条老街,叫“司前街”。因古代曾在此设有巡检司而得名。街长500米、宽3米左右,呈南北走向。

  巡检,官名,始于宋代,主要设于关隘要地,或兼管数州数县,或管一州一县,以武臣为之,属州县指挥。元代设巡检司于卑港,限辖昌国之境。明清州县均有巡检,多设司于距城稍远之处。舟山地处海岛,巡检以防海盗为主,亦有兼盐监的,归水军指挥。

  岑港“以两锲夹山,故名岑;以海尾冲入,故名港”,是古代的避风良港,元代时,南北舟航鳞集,有“六国港口”之称。海道险要,是舟山岛西部的重要关隘。绍兴五年(1135年),昌国(今舟山)三姑都置巡检寨,配士军638人,下设寄港、沥港两个子寨。

  元至元十三年(1276)十月,元军攻占舟山。元世祖忽必烈在灭南宋的同时,发动了对外战争,把岑港作为造海船、习海战的水兵基地。成宗即位以后,停止对外战争,岑港成了元朝同高丽、日本、安南、占城、缅甸、爪哇六国通航的港口。大德二年(1298年),岑港设巡检司,主要是防海盗在海上抢劫来往商船。当时岑港巳形成一街,因其位于巡检司前,故名司前街。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朝廷以“悬居海岛,易生寇盗”为由,强迁舟山46岛居民去内陆。之后,有的岛屿成了倭寇和海盗的巢穴。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岑港复设巡检司,配弓手100人,主要是防倭寇和海盗。清顺治六年(1649年),明鲁王朱以海监国的南明小朝廷移驻舟山。明清两军为争夺舟山,打了10多年“拉锯战”。顺治八年,清军攻占舟山,在岑港复设巡检司,后因战争而消失。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建定海县以后,岑港的巡检司不复存在。因此,现在的司前街是元明时期的名称,清代的建筑。


信息来源:区新闻中心

信息来源: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