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潭的传说

发布时间:2017-07-14 09:41

【字体:

访问次数:

  在阿拉舟山定海的小沙镇,有一个“七尺潭”。这个“七尺潭”,现在的面积大约有两千多平方。有些人要问了:这么大的水池,为啥叫其“七尺潭?”

  喏,在交关早交关早的辰光,有一户姓芦的大人家。这户人家有一个独养儿子,叫作承业。到承业七岁这一年,家里为其请来了一位教书先生,叫作陈文达。这个教书先生是秀才出身,因为打仗逃难,其带了自己六岁的儿子,名字叫作征荣,来到了小沙。这个陈先生肚才关交好,芦家族里厢的人统欢喜听其讲道理,大家统交关尊重其,总归是先生怎么讲,其拉就做么做。

  有一日,陈先生来到芦家的屋前屋后团团走了一圈,眉头就皱起来了。这个芦家主人家就问其:“先生,侬眉头皱着,咋啦?有啥为难事体啦?”

  陈先生头摇摇:“唉,利、害难调和呀。”

  主人家听了愣住了,又问了:“先生,侬这是在讲啥啦?啥个利?啥个害啦?阿拉和侬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侬只管说好了。”

  陈先生讲了:“主人家,倷家里住的是一个交关好风水的地方,但是还差一点,要是我讲出这一点,芦家的子子孙孙就会大富大贵,可是我,两只眼睛就要瞎掉了,所以讲,利、害难调和。”

  主人家听了之后说了:“先生,要是阿拉芦家后代能够大富大贵,侬就是阿拉芦家的恩人。从我开始,子子孙孙统会像自己亲人一样对待侬的子子孙孙,否则,芦家就不得好死。”

  陈先生看到主人家连这样子的话都讲出来了,也就讲了:“主人家,你家里住的地方,西北边是龙脉的根基,只要挖一个七尺转方、七尺深的水潭,就能接通龙脉。七,是指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七尺,是指七尺男人,七星高照七尺男人,所以倷的子孙能够大富大贵。”

  “七尺潭”挖好之后,陈先生的两只眼睛真话瞎了。

  主人家就把家里所有的人统统喊到堂前间,自己在上横头坐好,开始讲话了:“倷统统听着,先生的眼睛是为了这个七尺潭瞎咯。先生就是阿拉芦家的大恩人,芦家世世代代不好忘记其。将来其老了,要为其养老,要为其送终,还要对其的子孙后代统统要一样的好,如果倷对其勿好,阿拉芦家呒没好日脚过咯。”

  后来,芦家的儿子芦承业,其大了以后在吴越国当了个大官,这下当地县里、府里的一些大大小小小的官统来拜访其,这个芦家的家族也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兴旺了。

  过了一年以后,这个陈先生就生病过世了,芦家全家老少统统为其带孝送葬。

  到了第二年,这个芦家的主人家也过世了。这下就糟糕了,芦承业就慢慢开始变坏了,这户人家就开始败落了。

  这芦家的阿爹过世之后,其的儿子芦承业,仗着自己在朝廷里当官,这就叫作“有财有势”,经常带着几个奴才来到小沙游荡,其还强占别人家农田、强抢别人家好看的大姑娘,动不动就叫人动手就打人,当地老百姓当面怕其,背地里统对芦承业咬牙切齿。

  看见这个芦承业变得这么坏,这下大家呒设法了,有些人就奔到陈先生的坟头去哭诉:“唉,陈先生呀,陈先生呀,侬这个主人家的儿子实在太坏了,自从其拉阿爹过世之后,其是无法无天啦,侬这么好的一个先生,咋会教出这样子一个学生啦?侬如果在天有灵,就好好地教训教训其吧。”

  陈先生的儿子征荣,听见这些言语,忖起了自己阿爹临终的时候,跟自己讲过的话:“假使芦家的人要欺压当地的老百姓,侬就在我的坟拜台前头,竖两根七尺长的石柱子。”

  这是其拉阿爹早跟他说过的话。现在这个芦家儿子这么坏,真也呒没办法。征荣就按照阿爹讲过的话语,到坟拜台前头立了两根七尺高的石柱子。

  讲讲也真是稀奇了,这两根石柱子竖起还勿到一年功夫,这个芦承业就出事体了,喏,其被朝廷革去官职,还被抄了家,没收了家产。从此以后,这芦承业自己觉着呒没面孔再见老家的祖宗大人,一日到夜关在屋里,一步也勿肯走出来,闷闷不乐,一年以后就死掉了。后来,其的大小老娀、儿子,也勿晓得得了啥传染病,也一个个全部死光了。

  陈先生的儿子陈征荣,就接管了芦家的家产。其26岁结婚,后来生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囡。到南宋辰光,陈家屋里已经有上百个人,统统住在“七尺潭”的南边,叫“潭头村”村。

  在明、清时候的两次大内迁,整个舟山岛统荒掉了,人也呒没几个。一直到清朝康熙二十二年辰光,朝廷颁布了一条“展海令”,内迁的几户姓陈人家才三三两两迁回到潭头陈。这时候的“七尺潭”,已经变成了有两千多平方米的大池塘。

  有些人出主意:重新再挖一个“七尺潭”。但是,年纪大的人勿同意。

  后来,为了吃水、用水方便,就在“七尺潭”朝南一百米处的地方,掘了一个长七尺、宽七尺多的水井潭。

听人家讲,这水井的水,和“七尺潭”的水师同一条水源,因此,大旱勿浅,大雨勿溢,水质煞清爽,吃起来还有一点甜甜的味道。

  因为这个水潭交关神奇,大家都叫其为“神井”。

  那个时候,村里人在水井边头中了一株樟树,这株樟树是又高又大。后来,有人在井潭边题了两句诗:“千年古樟伴神井,新科状元出潭陈”。

  喏,这就是“七尺潭”的故事。

 

《定海民间故事精选》  何雷书


信息来源:区新闻中心

信息来源: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