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岙街道2017年工作安排

   确定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实现社会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均增长10%,农业产值在上年基础上实现稳步提升;力争地方财政收入超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强化转型升级,在提升经济质效、增强发展后劲上求突破。牢牢把握“项目”和“创新”两大主旋律,推动工业、农业做强做精,加快补齐第三产业短板,为新一轮发展打造强劲引擎。

  一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狠抓浙江泰富石油化工仓储扩建项目及中海油区块剩余土地政策处理,力促产业链前移后延、产能扩容释放。加快高等级海洋装备电缆产业基地等在建项目进度,全力促成富申纸业等新项目开工建设。精心服务森森集团上市、奥力士挂牌新三板。尽快引进战略投资方,完成浙江川田实业等7家关联企业破产重整。充分借鉴森森集团先进经验,引导企业发展“互联网+制造业”。积极引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逐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二是大力发展美丽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现代、特色、美丽、高效”理念,丰富种养品类,培育特色产业。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鼓励引导农户在田头、网络、品牌等方式上做文章。深入实施“美丽田园风情小镇”项目,做好现代农业园区布局调整、设施改造和环境提升,初步建成集特色农业、田园风光、生态旅游、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乐园。深度挖掘传承马岙悠久的稻作文化,积极打造千年马岙稻香谷、谋划千年马岙稻香节。

  三是大力振兴第三产业。按照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科学编制马岙旅游区整体规划,努力打响“千年马岙”形象品牌。组建旅游投资平台,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民营资本参与“青青世界”、卧佛山庄升级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楼门街、白马街和新马街改造,促进现代商贸业态集聚、商气人气提升。

  (二)围绕全景布局,在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形象上求突破。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深入实施镇容镇貌、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三大整治行动,推动“全景马岙”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镇容镇貌整治。以城镇中心区为重点,统筹推进楼门街、白马街、景陶路等主要街巷路面改造、沿街立面改造和“三线落地”。实施增绿插绿补绿透绿计划,重点完成街区绿化景观工程。全面完成疏港公路、进港公路和定马公路三条美丽风景示范线打造。持续开展“蓝色屋面”专项整治。深入实施“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行动。

  二是加快环境卫生整治。健全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大交通干线、主要街巷、旅游景点等区域的路面保洁力度。深化社区环境卫生项目制擂台赛,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程度。结合“五水共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河道、池塘、沟渠等水域保洁。以白马街为重点,实施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提升截污纳管水平。加强环卫设施配置、健康教育、环境保护、重点场所卫生等方面的管理,争取省级卫生街道创建成功。

  三是加快城镇秩序整治。优化城镇中心区停车场规划建设及日常管理,努力解决停车难、乱占道等问题。深入治理马路市场等道路不文明现象。实施农贸市场整体提升改造计划,全面取缔违规经营、乱设摊点等行为,规范各类经营秩序。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查处和整治力度,坚决遏止和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建立健全检查巡访、曝光亮相、整改反馈等制度,实现城镇秩序管理长效化。

  (三)践行民本理念,在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上求突破。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民生优先,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着力健全社会保障。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不断实现社会保险扩面提标。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深入实施扶贫开发奔小康工程,重点围绕产业开发、就业帮扶等方面,增强低收入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体,以民间组织为辅助的社会救助体系。深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落实就业培训和创业引领两项计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惠民安居工程,加快制定农民公寓房政策,扎实做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和困难群众危房改造。

  二是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加快“智慧小镇”建设,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管理”模式。深化“健康马岙”建设,继续开展慢性病患者药物减免、职业病防治等工作,不断扩大受众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加快街道文化教育中心高效运转,运用政府购买社会文化产品等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深入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快推进健身室、健身路径等设施建设。

  三是着力发展文化事业。深化社区文化礼堂建设,突出文化培育和品牌创建。巩固提升“古韵马岙”、“动感马岙”、“乐游马岙”等文化品牌,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结合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做好马岙锣鼓、木偶戏等民俗文化传承。大力培育发展群众文化,建强金钱铜棍、辣妈炫舞、门球、舞龙、腰鼓等群众文化团队,推动文化惠民乐民。

  (四)坚持德法同行,在深化社会治理、提振社会风气上求突破。充分发挥法治引领作用,合力推进“法治马岙”、“道德马岙”和“平安马岙”建设,营造崇德尚法、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一是统筹法治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切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党员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发挥法治广场、社区文化礼堂等平台作用,推动民主法治文化建设。继续完善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深化道德红黑榜、德道点评台建设,选树一批遵纪守法、遵德守礼的典型,以点带面引领社会风气正方向。积极构建“党建+人人守法户户崇德”基层治理模式,深化全民守法示范社区、道德模范社区建设,努力实现守法崇德全域化、全民化。

  二是深化平安马岙建设。切实发挥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作用,不断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突出社会问题排查化解、重点人员分类管控和治安重点区域专项整治,对“三强两抢”等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加强对网络社会舆情的分析和管理,健全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继续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快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社会化服务工作。

  三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完善基层民主自治,深化“五议两公开”,全面落实村务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社区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三社联动”模式,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形成对群众需求快速响应和有效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和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引导和支持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加快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

  三、全面从严治党,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马岙提供坚强保障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必须自觉担当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

  (一)夯实从严治党的思想根基。着力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经典著作作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程。认真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提升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质量。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形成常态化的党性教育和党性锤炼机制,不断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深化社会舆论导控,进一步传播社会正能量、好声音。

  (二)打造实干担当的干部队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发挥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机关干部日常管理,严格落实机关管理、平时考核等制度。深入实施“机关年轻干部进支部进社区进项目”计划,以党建指导员、项目特派员等形式充实社区工作力量。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加快建设政治强、思路活、善谋事、敢担当的社区干部队伍。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深入推行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实绩公示、一般社区干部实绩报告等制度。加强对勤勉做事干部的关心爱护,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三)巩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社区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细化党建工作清单,完善书记约谈制和项目领办制,鼓励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完善社区党建评议体系,切实抓好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责评议考核工作,形成抓好社区党建的长效动力机制。严格执行社区重大事项党员票决制,增强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加快实施“红色阵地”两年打造计划,努力形成“一社区一特色”的党建品牌集聚效应。加大社区党建经费保障,逐步推行党建项目申报机制。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党组织引领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重视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建设,努力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责任清单、一岗双责、痕迹化管理等制度,推动责任落实常态化。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有关纪律规定,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深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渔农村干部廉洁履职30条负面清单,重点整治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强化执纪监督问责,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建立健全参与广泛、渠道畅通、尊重民意的群众评价机制和党组织、党员承诺践诺制度,力促作风建设常态化。完善街道民主议事会制度,切实发挥人大及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