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010-27910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生成日期 | 2010-09-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定海区教育局2010学年工作思路 |
|||
定海区教育局2010学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区教育工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校安工程建设和教育内涵发展为重点,以“组团式教育、个性化发展”教育品牌创建为载体,紧紧围绕“均衡、优质、和谐”目标,倡导“抢抓机遇、敢为人先、敢破难题、敢于负责”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加快校舍改造,努力提高教书育人质量,全面推进定海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各类教育发展水平有新提高。注重统筹兼顾,抓实抓好发展重点,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保持在100%和99.9%以上,严格控制小学初中辍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率保持100%,初中毕业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率达到98.5%以上。幼儿入园率保持在99%以上;新居民子女入学率达到99%以上;7—15周岁“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保持100%。初中毕业生学科成绩指标继续保持四县区领先地位,高考上线率达到90%以上。全年成人职业培训保持在全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0%以上,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双证制”培训指标。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新突破。牢固树立全面质量意识,深入实施“轻负优质”教学策略。落实“五减”工作举措与办法,使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整体素质成为校长办学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行动准则,以保证学生拓展实践、怡心健体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深化有效作业和有效课堂研究,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机制,不断提升学科质量;通过切实抓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加强学生科技、体艺教育,使我区学生在审美艺术、体育健康、探究实践、劳动技术等方面获A级比例位于四县区领先地位。通过继续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力争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3.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新成效。进一步深化教育均衡化改革,加强区域教育资源城乡统筹机制体制建设,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辐射和带动作用,大力开展队伍优化工程,加快推进校安工程和五大校建工程建设,积极实施现代教育装备升级工程,着力解决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均衡配置、资源共享、内涵发展等问题,全面推进城乡间、乡镇间、学校间教育软硬件的均衡协调发展。 4.教育品牌特色创建有新举措。坚持把创建区域教育品牌作为发展的第一策略,以改革塑形象,以改革求效益,推动区域教育向“海岛优质教育品牌”的目标迈进。制定并实施《“组团式教育、个性化发展”定海教育品牌创建行动计划》,尝试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各级层面组团式教育;走教育个性化发展之路,创造有利于师生个性化发展的宽松环境,打造融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健康校园为一体的和谐校园。 5.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有新拓展。更j9$Z61L4W!Am8k^PX6L1VrzzTK1NLX1Rua#wd#dt&nSIZC!Z8新观念,创新机制,不断建立健全适合我区实际的教育评vVnFdGUbrZAp价体系。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办法,真正发挥绩效考核对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按照省市区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稳妥做好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实施工作。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机制,通过专题研讨、校际交流、自主反思、专家引领、课例剖析等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教育对外交流互动机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教育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探讨,不断提高区域教育综合办学水平。 6.师德行风廉政建设有新面貌。进一步弘扬崇高的师德师风,加强师德行风建设,通过宣扬学校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激励广大教师爱教乐教,敬业笃学,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认真落实《定海区教育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实施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深化“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创建活动,切实做到廉洁从政、廉洁治校。 三、工作措施 (一)以质量效益为重点,注重统筹兼顾,大力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重政策落实,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定海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学前教育达标乡镇、示范乡镇”创建为载体,加强幼儿园标准化、等级化建设,完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和使用、管理机制,重点抓好学前教育校园规划布局,加大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力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区域学前教育水平。 2.重轻负优质,巩固发展义务教育。继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发展水平,以“教育资源优质、教育特色明显、教育质量满意”为目标,不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公平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牢固树立全面质量意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教师工作压力,规范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落实“五减”工作举措与办法,加强教学质量监测,重点抓好前20%和后20%学生监测,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3.重质量管理,联合发展高中教育。整合区域高中教育优质资源,联合办好三所高中。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鼓励和引导三所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加强对高中教学和高考改革信息的研究,加强对高中段教学质量的分析与管理,完善高考质量评价指标,稳步提升高考成绩。 4.重品牌创建,提升发展职业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区、乡(镇)、社区三级教育网络作用,挖掘区域的项目资源,大力创建定海成教特色品牌项目和示范性成校,做强做亮定海成教品牌。结合“双证制”培训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扶植培养一批较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为定海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供人才支撑。扶持办好金鹰技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成立定海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统筹成人文化教育资源,增强教育对社会的服务功能。 5.重扶持奖励,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提高民工子女到公办学校入学比例,出台并实施民工子女学校考核奖励办法,不断加大对民工子女学校的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介入三所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管理,通过联合办学、挂职指导等途径,不断提高民办教育发展水平。 (二)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优化教育资源,大力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1.实施校安建设工程。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目标,结合《定海区2008—2012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积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按照省定的学校设置标准,完成海滨小学、白泉中心小学、定海五中、马岙中心学校、二中教育集团北校区改扩建工程;启动城东小学、干览中学、城西小学、双桥中心小学及二中教育集团南校区等校建工程。完成49幢教学楼加固改造和14幢教学楼的消防楼梯搭建。 2.实施师资优化工程。进一步提升校长管理水平,建立校长培训常态化机制,继续实行外出培训、挂职学习、论坛等一系列培养机制,打造名校长队伍;完善青年教师留城培养、“双指导”模式和“新苗奖”、教坛新秀评比等机制,试行学校中层干部竞聘制度,实施骨干教师校级认定办法,以“名师工作室”为抓手建立名师培养团队,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补充机制,着力解决师资队伍青黄不接、教师结构不优的问题。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索适合我区的教师培养机制,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3.实施教育资源共享工程。以定海教育资源网建设为平台,实现区域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借助信息化缩小城乡间学校间办学差距。深化教育集团改革,实施“组团式教育”,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保障激励和评价机制,实现教育管理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努力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的教育工作机制,培育定海教育团队合作精神。 4.实施现代教育装备升级工程。健全教育装备经费投入机制。完成2所以上农村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地建设。推进全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美术室等专用教室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配备适应新课改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资源、教学软件,及时更新学校计算机、多媒体设备、音体美设备,使我区教育装备各项指标基本达到浙江省现代化教育装备配备标准。 (三)以减负增效为目标,强化内涵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1.加强三大校园建设。不断营造教育个性化发展的环境,打造融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健康校园为一体的和谐校园。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做到安全管理精细化,重点加强校舍安全、校园安保管理,定期开展校园安全应急演练和专项检查行动,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防止违法犯罪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不断深化书香校园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图书专项经费投入机制,加强阅读教学指导,构建多元阅读网络,通过评比书香家庭等形式辐射家庭和社会,努力在书香校园建设中办出学校的特色。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健康校园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多角度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健康理念。多层面地开展体育活动,努力养成体育运动习惯。 2.深化轻负优质教育策略。抓好有效作业、有效课堂、有效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工作,进一步规范和监督办学行为,努力形成“轻负优质”的良好育人环境。重点加强课堂效率的研究,吸收已有的和外地的成功经验,在课堂内容、结构和形式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改革,尝试先学后教试点工作,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继续加强对有效作业和限制性分层教学方式的实践与研究。深化小班化教育研究,大力开展小班化省级试点区工作,力争取得具有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实现区域小班化教育特色品牌。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大力加强学生学法研究和指导,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有效策略的研究和实践,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增效,促进定海教育可持续发展。 3.深化中小学德育品牌创建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德育品牌创建工作为突破口,夯实德育工作基础,努力探索区域性基础道德教育新模式。着力做好德育品牌创建的深化与提升工作,不断完善创建机制,丰富创建内涵。利用网络建立德育品牌创建工作月交流制度,探讨和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定期地聘请德育教育研究专家下校调研和指导,力求取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的新进展。召开品牌创建工作现场会或观摩会,初步总结品牌创建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一批创建成效突出、创建经验典型、影响面较大德育品牌创建示范学校。 4.切实加强体艺、科技特色教育。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严格执行《浙江省关于落实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通知》,抓好体育常规和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艺术活动,结合实施体育、艺术“2+1”工程项目,在活动内容、形式和效果上下功夫,使体育和艺术活动体现系统性、终身性和特色性。加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建设,鼓励学校积极申报省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加强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以有效管理为手段,凝聚教育合力,大力推进“组团式教育、个性化发展”定海教育品牌建设。 1.大力实施1+X组团式教育。在总结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施1+X组团式教育,以相对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团队,成立团队学校管委会,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以学生、教师、学校等教育对象为主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实行经常化、多元化、网络化管理,形成相互借力、相互沟通关系,实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努力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2.积极探索教育个性化发展策略。以现代化学校建设为目标,坚持均衡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坚持区域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坚持全面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全面推进区域教育个性化发展。以海洋教育为重点,深入挖掘学校本身的特色资源;以“捆绑式”发展为手段,构建学校特色共创共享机制;以学校团队为主阵地,形成特色学校建设共同体;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探索创建特色学校的内涵、过程与方法。加大和谐型文化建设、学习型队伍建设和自主型课程建设,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层面彰显教育个性。 (五)以全面质量为导向,加强机制创新,大力推进教育评价体系建设。 1.深化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完善《定海区学校发展性评价方案》,使方案更具全面性、科学性,学校发展更具自主性、创造性。加强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的制度建设,以指导学校制订发展规划为起点,以监控规划实施过程为基础,以评价学校发展规划达成度为重点,不断加强对学校规划的评审、监控调整和自评指导等工作。建立跟踪督查制度,对学校在发展性综合督导评估中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增加随机督导次数,强化学校过程管理评价,落实学校发展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三大管理环节,促进学校管理过程监控更及时,措施更到位,真正体现学校评估的“校本化”。 2.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要建立自我评估、自我诊断、自我矫正、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内质量监测评价机制。教研部门要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手段和评价分析方法体系,培训教师掌握科学的方法,指导学校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和质量分析评价,及时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采用多种形式调研各学科教学质量状况,及时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和要求,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提高我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3.不断完善校长、教师考核办法。研究出台《定海区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办法》,以校长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实绩为依据,兼顾学校学年考核结果和发展性评价,分别采取组织考核、目标监控和民主测评三种办法进行。各校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逐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反思等促进评价主客体发展的功能,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4.不断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改变学生评价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用综合性评价代替一次性考试,注重平时评价和学生成长记录,建立学科考试、实验实践技能考查、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在规范、有效使用《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基础上,鼓励学校创新评价方式,逐步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要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积累和展现成长之路上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总结推广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经验。 (六)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提升行风形象,大力推进定海教育和谐发展。 1.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及各项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制度、预防制度、惩治制度、廉情预警制度,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加强对校舍改造维修加固工程项目和资金的监督,规范操作,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廉洁教育指导纲要》,努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校园环境与社会氛围。 2.切实抓好教育行风建设。全面推进教师招聘、招生、考试、收费等工作的“阳光工程”,切实保证教育的公平。认真贯彻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提高政务(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广泛开展大众评机关、大众评满意学校和校风行风评议工作,着力解决办学行为、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继续抓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严肃查处教育系统的违纪违规案件,重点查处违规家教、教育乱收费、违规开支,失职渎职等案件。 3.切实提高服务教育能力。深入开展以改善民生与深化管理为重点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教育、个性化发展”活动,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做到局机关干部了解每一所学校,校领导了解每一个教师,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不断提升教育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师生成长成才的能力,逐步构筑起学校、社会、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之网,建设为社会、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服务之网,营造宣传教育政策和学校发展的信息之网,创建平安校园的安全之网。同时,要切实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要不断提高提高学习力、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增强全局意识、执行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多途径提升机关干部服务教育的能力。 4.切实抓好教育宣传信息工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宣传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根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及时发现挖掘和研究策划一批教育宣传的正面形象,积极配合新闻媒体,重点围绕校安工程、教育品牌创建、争先创优等重要工作,进行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系列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定海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同时,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学习宣传好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理念;学习宣传好“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学习宣传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以及《教育规划纲要》关于教育改革、发展和保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 5.切实抓好党建、群团等工作。根据《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育人先锋”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争创一流比贡献,科学发展做表率,推进教育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活动主题,积极开展“五好党建示范点”“五个表率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创建活动,务求创先争优活动创出特色、抓出成效。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推进学校民主化管理进程。继续重视离退休教师工作,积极引导全体退休教师老有所为。重视共青团、妇委会及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等工作,认真做好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
|||
|
|||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